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2.2亿的“汉代玉凳”是谁造的假?    3星级
2.2亿的“汉代玉凳”是谁造的假?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328     更新时间:2012/2/28  文章录入:henansc

 天价玉凳实为现代人的作品


    核心提示

    据《现代快报》报道,去年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近来成了舆论热点,先是收藏界围绕玉凳真假产生激烈争论,之后有网友曝出玉凳出自江苏邳州。记者为此近日前往邳州调查,发现网上说法属实。业内人士称,仿古玉器行业在邳州“暗流涌动”,“汉代玉凳”之所以能够乱真,是一些职业“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联手推波助澜所致。

     行家鄙夷

    “汉代玉凳”是用AB胶粘合的

    2月23日上午,在位于邳州城区的李口古玩玉器市场内,几乎每家的店面内,都有至少一台甚至多台打磨机,工人们正忙着将玉器进行打磨抛光。谈及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汉代玉凳”拍出天价一事时,听者大都一脸的平静。

    “少见多怪,那东西就是邳州人造的,是赝品。”一家玉器店的老板有点鄙夷地对记者说,“邳州仿汉代玉器全国知名,要达到以假乱真,在技术和工艺水平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障碍。”   

    邳州人李明(化名)从事玉器生意20多年。李明对记者称,那套汉代玉凳是老虎玉器店的老板赵军(化名)制作的。“2010年他搞这件作品时,我去看过。这东西组装的时候是用AB胶粘合到一起的。”

    “玉凳”制造者

    “汉代玉凳”是用明代材料组装的

    2月23日晚,记者的一位朋友以买玉人的身份,打通了老虎玉器店老板赵军的电话,问及“汉代玉凳”时,他说:“是我做的。”那套玉凳、玉梳妆台组合是根据明代的老件仿造的,东西做好之后,2010年卖给了河北石家庄的“老王”,售价260万。赵军称,目前他手中还有不少“好东西”,包括一件价值300万的明代桌子和价值100万的汉代贵妃榻。

    2月24日上午,记者表明身份后,再次和赵军取得联系。这次赵军矢口否认,他称,“这些都是传言,吹牛的。”电话挂断后不久,赵军又主动给记者打来电话。赵军说“汉代玉凳”是从他手中流出的,但是用明代的东西组装的。这之后赵军又致电记者否认了造假一说。但记者发稿前再次致电赵军,他表示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   

    业内人士

    文物造假已形成稳定利益链条

    “一件邳州作坊中出来的仿古玉凳,为什么一转眼就成了汉代的并流入拍卖市场拍出天价?”李明说,这其中的玄机就是利益驱动。“当然了,事情能演变到现在这个情况,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实际上都在推波助澜。” 

    李明解释,所谓“跑老件”,就是在销售仿古玉器时,竭力让买家相信这是古玉器,以此获取暴利。目前在邳州,跑老件的人就有上千人,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他们在邳州当地收到做工精良的玉器后,经过做旧处理,拿到古玩市场,价格就会翻好几个跟头。这些人和鉴定专家、拍卖公司相互勾结,已经形成稳定的利益链条。

附:

  春节期间,除去红红火火的过年新闻,一条“汉代玉凳”在贴吧、微博等网民聚集地引发热议。

  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是“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成交价2.2亿元。但很多网友指出,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呢!

  专家也表示,从“汉代坐凳”的图片上看,它属于“高坐器具”,不符合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符合当时的服饰要求,而拍品可能是仿清代的家具。

  有业内人士表示,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价,买家“人傻钱多”的可能性不大,而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及准备骗贷之嫌。

  记者调查得知,关于这把“汉代凳子”,多家媒体曾正儿八经地报道过: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11年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据悉,它创下新的玉器拍卖记录,同时它也是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记者随后登录中嘉拍卖公司网站查询,很快找到了关于这套拍品的记录,与上述情况完全相符。

  这套玉器,被拍卖公司说成是一套“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但它被很多网友嘲笑为“作假不专业”:大家纷纷指出,按照一般的历史常识,汉代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当时还没发明凳子!

  随后,记者查询了大量资料。按照通说,凳子的最初形态为西域的“胡床”,而后演变为凳子,隋唐时期逐渐盛行。

  汉代古人皆习惯席地而坐。汉代时确有“胡床”传入中原,但样式与被拍卖的“天价玉凳”大相径庭。

  【专家质疑】

  历史系教授:凳子还没出现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从史学角度论述了汉代为什么不可能有凳子。

  汉代,人们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还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为基础的礼仪制度。臀部坐着,双膝在身前屈起,足底着地的现代坐姿,古代时叫“箕踞”,被认为极其不礼貌。相传魏晋名士嵇康因为见权臣钟会时“箕踞而坐”,结果钟会大怒,在司马昭面前打小报告,让嵇康丢了命。所以,胡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传播非常有限。西晋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的乱世时期,胡人大举进入中原,胡人文化对传统汉文化造成剧烈冲击,包括坐姿等传统礼仪。所以,南北朝之后的隋唐,胡床才开始普及,最终出现了凳子和椅子。

  【相关回应】

  拍卖公司:打眼也是一种乐趣

  这套“古玉家具”到底是珍品还是赝品?记者采访到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建军。

  黄建军表示,他已经知道网民的非议。他说:“拍卖公司只是中介机构,不保证拍卖品百分之百是真的。其实古玩收藏,打眼也是一种乐趣。” 据现代快报

  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是“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成交价2.2亿元(大图)。

  汉代时确有“胡床”传入中原,但样式类似现代的折叠椅,坐面是可卷折的布。图为汉代时从西域传来的凳子雏形胡床(小图)。

  拍卖公司有售假“前科”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中嘉拍卖公司有拍卖“假古董”的“前科”。

  2008年12月25日,刘先生以25万余元的价格从中嘉公司拍得7件瓷器和1件玉器。

  拍品附有三份鉴定书,其中载明:“明嘉靖红绿彩人物梅瓶”和“明宣德青花凤纹竹节壶”为明代器物,“清光绪粉彩十八罗汉缸”为清代晚期器物。

  后刘先生通过鉴定发现拍品全部为现代或当代仿品。

  刘先生起诉索赔。中嘉公司的说辞是:该公司是国家一级拍卖公司,不会为了二十几万元欺诈谁;拍品是刘先生依据鉴定专家的鉴定证书购买的;拍品已经拍出去9个月了,不能证明刘先生要求退回的货物就是当初卖出去的。

  最终法院判决合同撤销,刘先生退还拍品,中嘉公司退还货款并赔偿鉴定费损失24000元。

  败诉后,中嘉公司就是不肯退钱。2010年11月4日,执行法官赶到当天由中嘉公司举办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的现场,向中嘉公司的领导发出最后通牒,对方这才给了钱。来源武汉晚报)

 

  • 上一篇文章: 拍卖并不因瑕疵声明而一律免责

  • 下一篇文章: 24万拍来清代手镯是假货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