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筹,亦称筹令,酒宴时按席位顺序摇筒掣筹,再按筹中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酒筹兴于唐代,其后流行,直至明清。古时以竹制为多,象牙制品者少见。
筹本是古代的算具。古代没有计算器,一般用竹木削制成筹来进行运算,善计者可以不依赖算具求得结果,因此筹又引申为筹谋、筹划之意。从唐代开始,筹子在饮酒中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用法:其一,仍用以记数,白居易诗“醉折花枝作酒筹”中的“酒筹”即为此类,这种意义下的筹在后代酒令游戏中仍可见到,以筹计数,再按所得的筹的数量行酒。另一种就比较复杂了,筹子变成了一种行令的工具。酒宴中的酒筹令有很大的文化含量,参加者自古今名著、诗词歌赋至天文地理、民俗俚语都要胸中有数才能现场发挥而不被罚酒。
我收藏的这两枝象牙酒筹,年代为清朝早期。牌签采用楷书体,单面阴刻镌饰。其中一枝刻的是“何劳钟鼓报新晴掣者自饮”,另一枝刻的是“更无人倚玉阑干倚棹者饮”。两枝牌签均呈长条形,签长22厘米,宽4厘米,厚0.4厘米。刻工老道,刀法犀利,宝光内敛,天然彩料融入其中,可以作为研究我国的酒文化的一份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