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乐善先生
傅乐善,男,汉族,一九二七年出生于河南省博爱县.曾任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陈展股股长.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电视艺术学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河南省书协会员,信阳师范院书法美术专业名誉教授,新乡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新乡书法家协会顾问.
书法作品于一九八一年曾获河南省书法作品一等奖.于一九八七年由新乡市委宣传部,新乡市文联,新乡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书法作品曾发表于上海<<书法>> 北京<<当代书法大观>> 北京<<青年科学家>> <<河南书法作品选>> <<河南书论>> <<河南书法作品集>> <<山西日报>>等,书法作品岳阳楼记全文刻石于河南开封翰园碑林.
一九八五年"墨荷大中堂"被河南省博物馆收藏.一九八七年新乡市博物馆收藏书画作品二十幅.同时以部门和个人用其书画作品馈赠至香港 日本 台湾 泰国 加拿大 巴黎友人收藏.于一九九五年参加了新华社海南新闻文化总公司主办的<<新华海南九五名家书画笔会>>,国画作品辑入<<中国当代老年书画家大辞典>>.荣获一九九九年国际老年人年中国书画大展世纪名家创作奖,荣获二000年中华世纪之光中国书画大展金奖.
二00一年被中共河南省委 省政府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
二00四年九月荣获第二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交流书画展金奖
我谈书法与健康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百业兴旺,和谐盛世,文化艺术事业空前繁荣,书法活动浪潮更加高涨,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了很多不同形式的书法组织,男女老幼学习者屡见不鲜,使传统书法艺术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这些年来为了传授书法技法,我一直和老年人打交道,对他们的心情,精神状态以及他们的愿望与要求不是比较了解的.但众说纷纭:学习书法还有健身之妙.就这一点想谈谈我不太成熟的看法.
我国是世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我国的汉字,在书写应用过程中,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在长期书写过程中,相应地产生了自己独有的艺术规律.它起源于点画用笔,系于单字结构,成于整幅章法,美于风神气韵,求功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法度谨严,形象多变.传统有法,推陈出新.汇成了我国浩如烟海的书法艺术高峰,吸收了不可胜数的书法爱好者,秉烛破夜,如饥似渴地学习书法.特别是老年人寄情于书法,这是一种高雅的文化生活与活动,在忙里偷闲中写写毛笔字,在顺其自然中调整一下心里状态,继续发扬大脑的有机思维功能,以达到在平静中养生的有效途径.
生活实践证明,书法艺术对于人的健康长寿的确是有一定作用的.历代和近代的书画家长寿者不胜枚举.书法能够有助于人的健康,并非偶然,在学习书法上由始至终要讲一个"精,气,神",起,坐,立都有严格,正规的要求.所以,认真研究起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晋代书圣王羲之说过:"意在笔先,正其心神.意思是在未动笔之前,心神要安静下来,然后还得做到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写字姿态不能有一点苟且,思想必须高度集中,意念专注,这些都是学习书法,想把字写好的准备阶段.
如写字的坐像:全身力量到笔端,定气先把两脚安.姿态端庄手腕稳,胸距桌边三寸间.执笔要求做到五指齐力,具体做法是大指食指拿紧,无名指抵向外,中指勾向里,小指相助于无名之下,指实掌虚手心空,则运用自如.
在用笔上前贤有:"真一,行二,草三"的说法.意思是写楷书执笔时手指距笔锋一寸距离,写行书执笔时手指距笔锋二寸距离 ,写草书时手指距离笔锋三寸,甚至握住笔杆端处也是有的,另一番意思是书体改变,大小不一.为了应变,指法,笔法,身法就必须改变.特别是在写行草书时,身立案前,两腿分开,右脚前跨,左脚稍后,充分发挥腕,肘,臂的力量,否则就不能使写的字达到气质潇洒,浓厚苍劲的艺术效果.如若细说,在书写汉字中,动力布遍全身,不仅身有动作四肢也不得闲时,就是十个手指也是在不断交替使用,全身肌体都受到锻炼.与此同时,书写点画还得支一番脑筋,脑不动字形不灵.所以说,老年人一旦休闲下来,很少开动脑筋,容易迟钝,但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必须带动脑子思索,追求,考虑,分析,这样脑子相应地就会灵活起来.老年人必须把精神寄托于静动结合适宜的状态之中,学习书画,即有动还要静,"静"先要静其心,环境静,还要学会在闹中取静,能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境界.动是依据书写过程中笔法快慢的节奏地动起来,为了书写出每一个形象端庄,俊秀,结构平稳的汉字,大脑随着笔自然而然地思索着手,脑,眼三者并用的紧密配合关系.内在联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有机组成.我们的肌体如能这样的长此下去,即可使肌肉得到舒展,又可以使精神振奋,调节大脑皮层的相对平衡,促使肌体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血液循环加速,将神经系统的细胞调节到最佳状态,即可得到精神面貌奋发,身体康健.情寄书法者,即可乐在其中矣.
我就是一个书画爱好者,大半生以来就一直沉浸在墨海之中泛舟.多少年来饱经了墨海上的狂风骤雨,但永不恢心,何惧惊涛拍岸.只因为遥远的商周秦汉,两晋唐家璇宋书法丰碑在召唤着,为了寻找先贤的足迹,我不知熬过多少日日夜夜,春夏秋冬."三更灯火五更鸡"对我来说并不为奇,吾虽然已八旬,但胸中的青春之火,还在不断的点燃着.
在平时有不少同道好友问道:"你这么大年龄了,在书画艺术上还是孜孜以求吗?"随即答道:"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倘能生存,仍要学习."
我在最近写过一首自勉诗:
半生情寄书画中,年近八旬不放松.
夜有所思日有做,振臂挥毫一身轻.
现在我生活方式是:
粗茶淡饭,知足常乐.
与世无争.和谐家庭.
在具体做法上也很坦然自得,如早晨起床时间,从年轻到现在养成了"黎明即起,洒埽庭除"的习惯,所以每天早上六点必须起床.总认为"一天之际在于晨"经过了一夜休息后,早上起来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心情非常旺盛,精力也很充沛,头脑十分清爽,正是创作书画作品的黄金时间.有时总感到走出家门晨练失去早晨有价值的宝贵时光,所以我对每一个"黎明"最感兴趣,现在我还一直认为"黎明"也不知道给了我多少青春年华,也不知道给了我多少健康的营养.
年轻时期不知道保健重要,但人总是要老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年累月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条件不断的改善,加之个人有一个适宜的精神寄托,就会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良好状况.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多方面因素铸成的.
学习书法能够健身,并不是写上几个字就能起作用的,那就太简单了,就是练气功也不是练上三五次就可以上功了,所以,无论学习什么,只有持之以恒才会受益.再谈书法与健身的细节:学习书法能够达到健身的功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根据个人体质承受的能力每天要坚持两个小时,最少不能少于一小时,在你养成了习惯之后,只要拿起笔来,不由自主地就入静了,妄念之消失,周身神经相应而动,只有专注书写,既能起到排忧解愁的作用,生理上的饥渴会化解为学习上的如饥似渴的心理.如此之说,只有经过实践才会真实理解.书画的高雅有益于养成身心健康的爱好,变成乐趣,就会胜过灵丹妙药.
我们老年人会经常鼓励青年人要立志,老年人就不应该有个志向吗?志是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的精神支柱,志强就能够抗拒衰老,志强更能发挥余热贡献社会,志强就能达到福寿康宁的境界.
生活经验证明:老树逢春还能开出新花.
总的认为,生理方面与精神方面的状态必须得到协调,个人与社会互相依存的关系要和谐,一切顺其自然,尽力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再借助学习书法如同练气功一样的内在功力,增进健康因素,让生活充实愉快.
最后就以<<中国老年报>>烘昭光教授一段话作为我这篇短文的结束语吧:21世纪的健康新观念是:健康快乐100岁,天天都有好心情.健康的新希望是: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人生最高兴的境界是快乐生活,即每天早上醒来,太阳是新的,心情是美好的,生活是充实的.
作品全国总代理:186371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