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古画全色与接笔    3星级
古画全色与接笔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2748     更新时间:2012/10/28  文章录入:henansc

修复前

古画修复全色中

修复完成

修复后

     中国文化、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壮阔瑰丽。而在浩渺的历史烟雨中,中国书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炼的、综合的载体流传有序,它承载着一个国家文化的脉络和一个民族文明的火种。

      然而,由于中国书画所用材料大多为绢和纸,质地纤薄娇嫩,极易破损;而在流传过程中,也容易受环境、气候、不当保护、人为损坏等因素影响,产生发霉、虫蛀、污迹、水迹、断裂、撕破、火烧等各种情况,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影响到后人的欣赏、研究、鉴定、收藏及保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重新修复装裱,还其本来面目,使其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能更好地流传下去。

     一件古旧的中国书画,在修复装裱的过程中,大多会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全色和接笔”。因为古旧书画难免会因上述各种原因造成画面失色残缺、大小破洞,这就需要将其修复完整。“全色”即补全画心残缺、失色处的颜色;“接笔”即用今人笔墨接补古画画面残损之处。

     当然,在进行全色接笔之前,一幅旧书画的修复首先要经过配补料、制作旧纸(命纸)、清洗、揭去原背纸与托纸、补洞、托心等多道工序。其中的每道工序都至关重要,需要准确地、一丝不苟地去完成,这才能使其后的修复工作顺利进行、最后达到完美的效果。

     全色时以自然光为宜,要求光线为“顺手光”,即光线从左侧照过来,明亮而不刺眼。全色宜采用矿物质颜料,一般有赭石、藤黄、花青、朱磦等。全色用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前者墨色偏暖,后者墨色偏冷,如有条件能寻觅到上佳的古旧老墨,就最好了。全色时所用工具也有讲究,上色宜用狼毫笔,笔的大小以所全洞的大小而决定,而羊毫笔则多用于晕染。

     全色开始时,可先在画心边角处试探效果,待找准色路后,以此颜色水为基础色,按先小后大的顺序依次全开(先将小洞和细缝补掉,把大洞周围的“环境”做好、全平,这样有助于全大洞时找准色路,一气呵成)。全色还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铁律,就是一定要由浅至深、渐次加色,不宜一次着色过重,以致颜色死板呆滞,要不断比较所全颜色与洞口周围颜色及整幅画心颜色的关系,及时作出调整,这样全出的色彩比较灵动。

      全色时,笔中的含水量也有要求,应适中为宜,过湿过干都不可取。握笔的姿势也要注意,避免停顿而产生水迹和笔痕。应贯穿着色从外往里、用笔由上而下、从左至右的原则,每笔应连贯而接上。全色时在洞口处需特别注意,不能全上画心,不然会有重色产生黑口,使洞口清晰显见,达不到全色效果。不同状况的画心,全色有不同表现方法。画心若明净平整,全色后就需达到明快干净的效果;画心如斑驳污糙,全色也要模仿出此效果,这样就不易看出全补痕迹,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在全色完成得差不多时,如画面有缺损,就可进行接笔。古旧书画修复中的接笔,对于修复完善一幅艺术作品,使其画意气韵贯通,再现艺术作品的本来面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古旧书画的疲破残缺处,大多笔断意损,缺景少色,就需要在修复中接笔,补全其笔意,接其气色。然而要接上古人笔墨,必须具备丰富的书画知识,了解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山水、人物、花鸟各流派的画法特点。这需要书画修复工作者平时经常摹写古画,学习掌握并熟悉传统用笔用墨技巧。只有经常地研究学习,深下工夫,才能在接补时做到下笔心中有数。一幅旧书画在接笔前,还需先仔细研究艺术家用笔用墨特点,根据画上所留存信息,推断缺损处的画意结构。必要时找寻艺术家的其他画作资料作参考,不断推敲,只有当意在胸中,才能下笔精准,气运连贯。当然,这对修复工作者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中国书画是线条和笔墨的艺术。线条由于破损而缺失断开,接笔时,对于小面积的缺损,可先用淡墨补出外形,感觉准确后,然后再根据浓淡干湿,用合适的墨色补上。如水墨淋漓处,可等其未干时再添加墨色,达到晕化自然的效果。如接补画中有飞白和枯笔的线条,则应找准线条走势,模仿出枯笔和飞白的效果。在接笔时,时刻注意笔意和气息的连贯,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如画意有大面积缺失,对于接笔者的要求就更高了。这要求接笔者具备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必须在仔细研究推敲后,才可接笔。在接笔前,可先用炭笔或铅笔轻轻勾画出基础形,然后模仿该艺术家的笔墨特点,一气呵成地接补上,这比小面积接补难度大很多,如没有十足的把握,宁可不接,以免弄巧成拙。

     对于古代书法作品的接笔,需更加小心谨慎。因书法字迹是个人风格、性格、心情、情绪特征的完全体现。如笔划、线条有小的断开、缺损,可按情况接补上,如遇大的字迹与内容缺失,基本不建议接笔。

     全色和接笔是古书画修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使一幅破损残缺的古书画还原其本来面目,将艺术家的精彩作品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使阅读、欣赏和研究艺术家作品时的意蕴更加流畅。它赋予了古代书画以全新的生命,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上一篇文章: 蒋道银是怎样修复700多件国宝陶瓷的?

  • 下一篇文章: 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呼唤“物证”时代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