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记者从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上获悉,凌家滩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将于明年启动。
凌家滩遗址自1987年以来,先后进行了5次考古发掘,上一次发掘于2007年5月动工。2008年冬季,省考古所开始为进一步考古发掘做调查工作。 2012年,凌家滩遗址中长期考古规划编制完成,省考古所在凌家滩特别设立“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凌家滩工作站”,从物资、设备、人员、学术等方面进行前期准备,并进行了有计划、有规模的实地勘探,预计于明年春天启动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省考古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年度发掘工作将坚持规划先行、保护第一的原则,借助更多高科技手段进行现场勘探,邀请各学科专家参与综合研究。
据了解,凌家滩遗址面积共计16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发掘的面积为2960平方米。凌家滩遗址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内包括1座祭坛、68座墓葬以及房屋遗址、近3000平方米红陶土块等重要遗迹,出土玉器、陶器、石器2000多件,其中玉器1100余件。其中重要文物包括有“中华第一”美誉的玉龙、玉猪,以及中国最早的玉人、玉戈等,反映出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制玉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