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宣德炉不是一个传说    3星级
宣德炉不是一个传说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880     更新时间:2012/12/12  文章录入:henansc
      欣读李米佳先生的新著《宣德炉研究——故宫藏宣铜器的整理与研究》一书,感悟良多。该书从理论、方法到实践都有着创新特色,构筑了一部有灵感、可读性强的好书。

       中国铜制品的发展脉络,在宋元明清各朝属“仿古时期”。有明一代,最值得重视的是世称为“宣德炉”的铜质器物,它余韵悠长,是明代铜制品中重要而独特的一类。所谓“宣德炉”,即明宣宗宣德年间按照宣宗御旨为郊坛太庙所铸之供炉,当时同铸的还有大量的仿照宋《宣和博古图》诸书著录的器物,以及仿柴、汝、官、哥、钧、定等名窑瓷器式样铸造的铜制鼎彝诸器。据文献记载,宣德三年( 1428年)所铸铜炉,共3365件,除内库、殿堂御用外,许多也分赐给王府、妃嫔、文武官员、郊坛祠庙、宫观等。宣德炉在当时就受到人们重视,一直影响到清代,以至民国和近现代,因而仿制品、伪作品很多。明天启时人项子京在《宣炉博论》中云,宣炉“其款式之雅,铜质之精粹,如良玉之百炼,宝色内涵,珠光外现……迥非它物可以比方也。”他还说,“真正宣炉绝稀,赝品恒众。”《四库全书总目》也提到“宣炉在明世已多伪制”。存世公、私所藏“宣德炉”虽然很多,但可以认定为宣德时真品或接近真品的实属罕见。自古以来对“宣德炉”就不乏学者和藏家研究,如历史上较重要的有:明吕震等《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谱)、明吕震《宣德彝器谱》、明项子京《宣德博论》(载《宣德鼎彝谱》一书内)。近现代研究者也不乏人,如民国时期赵汝珍著《宣德炉谱辨》(载《古董辨疑》一书)等等。就目前对“宣德炉”总体认识上,尚缺乏科学的论证与研究,这一领域的诸多问题还是一片空白,让人茫然。故对这类文物的认识、利用和保护上,受到了一定的阻滞。正是基于这一现状,该书作者长期以来将其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600件宣德炉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整理与研究。

         该书的研究是从“宣德炉”的基础问题开始的,再逐步推进和展开。考证分析问题层次分明,前因后果,顺理成章。在“追本溯源考宣炉”中,首先提到了《宣德鼎彝谱》、《宣德彝器图谱》可能系较晚的作品,但炉的铸造并非传说,是真实的制作。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又赴西藏,走了拉萨许多大小寺庙,在罗布林卡看到了“大慈法王”缂丝唐卡,该唐卡是宣德九年(1434年)皇帝册封释迦也失(宗喀巴亲传弟子)为“大慈法王”而赐予的。在唐卡右上方几案上有一座鼎形炉图像,作侈耳三乳足、狮钮。图案更证明了这就是当时“宣德炉”的真实写照。求证的问题得到了肯定,“宣德炉”不是一个传说,对古今的这一疑团明白地予以解决。作者还提出,“宣德炉”是一种泛称,比较合适,“原因在于还有很多的鼎、簋、鬲、尊、壶等各式,这些器物明显借鉴或模仿了青铜器的造型。”因明人著作和笔记大量出现“宣铜”一词,作者提出是否可将“宣德炉”称“宣铜”。笔者认为这一简洁提法是可以考虑的。

     为了弄清“宣德炉”成分,作者深入考察了“宣德炉”的铸造用料。《宣德鼎彝谱》中“风磨铜”字样很多。作者依据北京故宫收藏的一件清世宗雍正时期“台几式炉”成分测定,锌成分已很多,表明已属黄铜器。为了弄清“宣德”时是否已用黄铜铸造炉,作者又亲赴青海省博物馆,得见原藏瞿坛寺的一件“双耳活环鎏金铜瓶”。据载明“宣德二年(1427年)二月内,钦建隆国殿,赐予宝器极多。瓶、炉、香案,皆宣德佳制也”,其中就包括这件瓶。对该瓶进行的无损检测,证明锌含量的谱图峰值在11.808~14.653,而锡的含量则为“零”。这些无疑表明,该器已属黄铜器。书作者提出,该器为“宣德二年”制造,可为“宣德三年”炉提供了用黄铜制作的重要参考。关于古籍所记“宣德炉”成分含金银问题,通过对青海瞿昙寺“大明宣德五年”的一对铜钹和西藏博物馆藏多穆壶的成分检测,认为都不足以解决“宣德炉”是否含金银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作者采取对清宫藏十余件宣德炉所含金属成分进行检测,证明这些旧藏的宣德炉有的含有金,但未发现含银的。更重要的是,对宫藏一件“宣德炉”作142844号检测结果,并求证其炉上款识书法与明初沈度书法的关系,证明了该器与瞿昙寺铜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其意义为确定“真宣”找到了实物依据和标准。

    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所以能层层推进,重要的依托是故宫藏故字号和新字号“宣德炉”藏品(前者为1949年以前收入宫中的,包括清宫旧藏、部分沈阳故宫及承德皇家文物;后者为1949年后收购、捐赠或文物局拨给)。这些藏品是解决宣德炉多重疑问的枢纽。多方面内容研究在探索过程中再反复相互交叉、启发、融合和促进成果的形成。作者采用的科学方法有如疏浚淤塞的河道一般,畅通无阻。宫藏600件 “宣德炉”,包括“大明宣德年制”款器(包括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宣德、宣款)、明清国朝年款器、人名、斋堂等款器等。作者采用考古学类型学的方法将其分出型与式,如 “大明宣德年制”款器,就划分为“冲耳乳足炉”“朝冠耳炉”“桥耳乳足炉”“蚰龙耳炉”等12种型式,并对每件器物标明形制、装饰、款识等基本要素。器物附有器形或款识照片,有的附器物线图。在每型之后,还找出有典型性、代表性或有共性的器物,进行集中点评,这为读者或藏家学习、研究该类器物具有指导和藏品对比性。

  “宣德炉”的许多器上都有“大明宣德年制”等字样。为辨别宣炉之真伪,研究者和藏家常常把铭款的书法风格作为依据,但古今始终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这是长期萦惑在人们心中的困厄。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作者给力良多,他将清人王应奎《柳南随笔》记高江邨之宣德鱼耳诗注中,曾将宣德款的书写者指向明初的书法家沈度的这一说法,细致加以研究。沈度擅长书法,作品曾藏于秘府,被称为“台阁体”,被誉为“明朝王羲之”。为弄清“大明宣德年制”书款是否沈度所书,作者集录了沈度的有关“大明宣德年制”内容的单体字或字体结构某一部分的楷书作品,与故宫旧藏故142844号“宣德炉”款的“大明宣德年制”进行比较。认为二者“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颇具其笔意。结构方正、体量匀称,线条轻重及粗细变化也无二致”。本文笔者也亲鉴了书中的对比资料,二者确是形似、神似,而且“大”“宣”“制”更是有如出于一人之手笔。该书对学术界长期争论的宣炉的“德”字写法这一焦点问题,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厘清:“从故宫收藏的宣铜器铭款来看,‘德’‘德’兼而有之”,其中“德”多,而“德”少,且具“德”字款的器物多属清代。

  作者从对实物资料、典籍文献、实物的无损检测、调查研究等各个环节,紧紧扣住科学手段的运用,并吸收了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推进“宣德炉”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解决了一些历来对“宣德炉”认识和研究中的“迷惑”。大体说,对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历史地实步阐明,(一)、历史上真宣德炉存在是客观的,不是个传说;(二)、宣德炉所用质料和是否含金银问题;(三)、分析了款识的“德”字写法的历史演变,对“德”字“心”的上面有横与无横的情况予以分析,初步确立了可对比参照的数据库存,为确定“宣德”款炉的时代有了较为可靠的依据;(四)、分别找出了故宫藏器中明代宣德朝、明晚期,清代康、雍、乾时期及清晚期的标准器。

  我们认为,该书有的内容今后还可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宣炉上有人名和斋堂款的,在可能条件下,确定作者身份和生存时代,这对找到宣炉更多的标准器有着重要作用。近年发现阿拉的文款的宣德炉较多,有的并铭有回历855年(明景泰元年, 1450年),在今后的研究中均可以纳入参考。

    总之,该书为宣德研究中继往开来的一部较为重要的作品,值得重视。

(《宣德炉研究——故宫藏宣铜器的整理与研究》,李米佳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定价:80元)

 

  • 上一篇文章: 宫廷佛像精品备受追捧

  • 下一篇文章: 亿元拍品哪去了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