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咸城遗址文化内涵,保护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近期,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勘探,发现古城址1座。该城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60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从古城址所处地层以及在城墙钻探中发现的陶片来看,应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址。
咸城遗址位于濮阳县梁庄乡咸城村,南北长520米、东西宽420米,面积约2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4.5米,包含有仰韶、龙山、东周等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原有高出地表1.5米的台地,当地俗称“霸王台”,因上世纪60年代村民平整土地,台地被削去。
据《春秋》杜预注:“咸,卫地,东郡濮阳县东南有咸城。”该城址所处位置与文献记载的咸地一致,因此,可推知其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城邑——咸城。与同时期的戚城、干城、瑕丘城一样,咸城是当时卫国畿内的一处政治、军事重镇,具有作为士大夫采邑和拱卫都城的双重性质。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都发生于此,如:《左传?僖公十三年》云:“夏,会于咸,淮夷病杞故,且谋王室也。”《左传?定公七年》云:“秋,齐侯、郑伯盟于咸。”这一发现有助于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城邑的布局、结构、功能、性质等,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社会形态、等级结构、政治制度、军事斗争、社会生产及生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濮阳市文物局 梅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