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品中有“珍玩”的款识,还有“雅玩”的款识,那些器物的款识,具有浓烈的时代特征。“珍玩”,亦作“珍翫”。珍贵的玩赏物,指古董、字画等。《后汉书·独行传·刘翊》:“翊散所握珍玩,唯餘车马,自载东归。”宋苏轼《答姚秀才书》之一:“比日起居何如?寄示诗编石刻,良为珍玩。”清汪懋麟《石麟歌为司农公题画》:“司农珍翫掛华壁,生儿但愿如徐卿。”
笔者参加多次鉴定古玩的活动,见过藏友的一些器物上有“珍玩”款识,如:一只清代早期墨玉龟钮印章,长5.2厘米,宽4.8厘米,通高2.2厘米,印文“珍玩”两字为连笔空心字,也称“双钩书法”,纹饰精美,我以为是书画欣赏用印,相当稀少。另有一只紫砂蟋蟀盆款“珍玩”。还有一只青花印盒款“益友堂鼎玉珍玩”。我对这几件东西经过分析研究,判断为清康熙年间的款识。从一些傍证来看,这个推断还有一定的道理。从瓷器的角度上看,康熙时期的民窑款识中有“珍玩”“永和美玉珍玩”“恒友珍玩”“慎友珍玩”“昌江珍玩”“益友珍玩”“同玉珍玩”“碧玉珍玩”等。还有一些杂项中有“珍玩”款识,如:清代的仿宣德铜香炉、白玉牌等。
各历史时期各地方及词汇的流行具有浓烈的时代烙印,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例如:“交子”一词,在北宋时期流行。“锦衣卫”一词,在明朝流行。“建国、建军、建华”这些词汇,在解放初期流行。“工农兵”一词,在文革时期流行。“开发公司、“开发中心”这些词汇,在改革开放初期流行。最有趣的是“集团”一词,在文革时期令人心惊肉跳,在开放年代又有荣耀的光环。“什么东东”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粉丝、玉米、PK”是“超女”流行于前段时期的产物。有的词汇昙花一现,有的词汇过几十年后重出江湖。
我以为“珍玩”、“雅玩”的款识,这些词在康熙时期相当流行,清代的其他时期,“珍玩”一词相对出现得少了,到了光绪年间又有流行,但规模小了,且器物上注明了光绪某某年。例如:一件人物粉彩磁盘子的款识“光绪珍玩”。又如:一件端砚的款识“程氏砚访珍玩”,另有铭文“光绪十七年(1891年),官府众等瞻拜端州包公祠,张之洞提联,余念其笔墨流畅而摹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