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章纹,是古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图案,它们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章服”。
十二章纹最早而又全面的记载,出现在《尚书•益稷》。东汉初,章服制度确立,从此以后直到明清,十二章纹作为帝王百官的服饰纹样,一直延用了近两千年,只是十二章位置、色彩略有变化。
十二章纹即十二种图案:

日,(即太阳,太阳当中常绘有乌鸦,这是汉代以后太阳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日中有乌”、“后羿射日”等一系列神话传说。

月,即月亮,月亮当中常绘有蟾蜍或白兔,这是汉代以后月亮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嫦娥奔月”等优美的神话传说。

星,即天上的星宿,常以几个小圆圈表示星星,各星星间以线相连,组成一个星宿。

山,(即群山,其图案即为群山形)

龙(即龙形)

华虫,按孔颖达的解释,即是“雉”,“华虫者,谓雉也。雉是鸟类,其颈毛及尾似蛇,兼有细毛似兽”。(《礼记•王制》孔颖达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