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2日,云南天禄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禄公司)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2006春季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其中第157号拍卖品是一幅署名“云南著名书画家杨向阳”的“天马行空”四字横幅。然而拍卖会后,杨向阳指出该幅横幅并非出自他之手,认为“这是一幅拙劣不堪的冒名之作,严重损害了自己的个人艺术形象,污辱了自己的名誉”,于是现年75岁高龄的杨向阳向昆明市中级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天禄拍卖公司在全国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5万元。此案也成为云南首例因拍卖引发的著作权官司。有关人士表示:这起案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拍卖行业存在的问题。 无独有偶,今年5月,在云南天禄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07年夏季无底价书画艺术品拍卖会”上,再次出现赝品!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授孙建东,当场发现9幅落有自己名字的国画中竟然有7幅是赝品! 前几年,一名日本友人在一家大型国营文物商店,购得中国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作于1972年的一幅山水画轴,并随函附上作品照片,结果经刘海粟鉴定为赝品;1999年12月10日至2000年1月2日,一个名为“金刚神韵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画展在上海展出,傅抱石的夫人和儿子闻讯前来观赏,不想约70幅大小作品经傅抱石之子傅二石鉴定,竟“全系伪作”…… 专家观点 拍卖行加强自律 投资者多看慎买 “其实卖了假货最终受到伤害的是拍卖公司自己,因为丧失了诚信等于自寻死路!”被誉为云南省艺术品拍卖权威的云南典藏拍卖公司,面对拍卖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公司副总经理施群峰表示:拍卖公司加强自律很重要。 艺术品的假货、赝品问题应该说由来已久,且现在的仿造水平很高,有时连专家的意见都不统一,针对艺术品相对真伪难辩的现状,国家制定了一些条款保护拍卖公司,但对于一些好的拍卖公司来说,虽然有了这个保护性条款,但公司最重要的是尽量在质量方面把好关,加强自律,“对拍卖公司来说,要想生存靠的就是信誉,如果大家对公司没了信任,买家不敢买你的东西,手里有真货的卖家也不敢把东西拿给你卖,公司的路只会越走越窄,因此拍卖公司的自身形像相当重要”。 施群峰列举了典藏拍卖公司的操作规程:首先,在征集拍卖品时要对拍品的来源是否可靠进行审查,如果是书画作品,作者还健在的话,公司一定要征求作者本人的意见,如果作者已去世则要考虑拍品的来源问题,对于可疑的拍品一律不接受;其次,请专家来进行复查鉴定,公司与全国很多知名的专家都有联系,拍卖前公司会把“智囊团”请来替公司把关,只要有一位专家对拍品提出异议,公司都把它撤下,只有通过了所有的程序后,拍品才能进入会场拍卖。 在此,施群峰也特别提醒众买家:首先,不能盲目投资,在做此类投资前,必须培养自己的眼力,多找些相关书籍看、多听听专家的讲座、多看一些好的拍卖会,以提高自己的鉴定能力;其次,对于文物的来源,尽量在专家的指导下购买,或是找有一定实力、专业性强的拍卖公司购买,这样相对来说上当的机会会少一点;同时,大家还可与卖家协商定立条款,如果买到假货应包退,“总之,多看慎买,要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再出手!” 买到赝品这样索赔 作为买受人,如果在拍卖过程中买到了赝品应该怎么办?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李春光律师介绍:如果拍卖人没有向竞买人履行瑕疵告知义务,而导致竞买人买到的艺术品存在瑕疵的(比如:赝品),竞买人可以直接向拍卖人提出赔偿要求。 如果拍卖人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竞买人可以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诉,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拍卖法》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但事实上,拍卖公司对该规则有滥用的嫌疑。如果存有瑕疵的艺术品(如系赝品)在委托人或者拍卖人示意下对价拍卖的话,应认可该条款免责;如果存有瑕疵的艺术品以真品价格拍卖,而委托人或拍卖人完全有能力对之进行鉴别,未履行瑕疵告之义务,且一再向竞拍人表明该艺术品为真品,则拍卖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现状 拍卖市场三大问题 据了解,全国目前约有7000万收藏爱好者,各级收藏组织数百家,家庭藏馆约500家,然而在这发展和繁荣的背后,却是文物市场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泛滥现象。其中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问题一:拍假 中国收藏品市场一直存在着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问题。对地摊、“鬼市”等大众化艺术品市场来说,真假并存可以理解。但是现在,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成立的拍卖公司也出现了“拍假”的问题,这极大地打击了收藏家们的热情,也影响了拍卖公司的信誉。有的拍卖公司认为自己也是“假货”的受害者,有的则认为权威鉴定机构缺失是主要原因。 问题二:霸王条款 我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该条款被人们称为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通用的“霸王条款”。 问题三:无底价拍卖 有人说,“无底价”拍卖就是赝品的集散地。所谓“无底价”,往往是大小名家的仿制作品,也就是赝品。因为无法定价,所以只好无底价,一些小的拍卖行甚至专做“无底价”的书画拍卖生意。 其实无底价拍卖的核心不在于有无底价,而在于拍卖人是否在以诚实、合法的方式进行规范拍卖,如果没有诚信,有底价拍卖里也会有“猫腻”。 也有人认为:无底价拍卖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收藏者热衷“淘宝”的心理,近几年,收藏市场的发展存在“虚火”,收藏队伍的急速膨胀,“全民淘宝”是急功近利和浮躁风气的表现,客观上给制假、贩假和假鉴定、假拍提供了可乘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