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华胜 1939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山东泰安。1955年入东北美专附中,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原任辽宁画院院长,现任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辽宁画院顾问,中国文联全国书画院创作交流协会副主任,《关东画派中国画人物画大展》策展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中国画研究会执行会长,辽宁省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亨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艺术创作四十余年,代表作品有表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江山多娇》、《世纪大潮》、《走向新世纪》,工业组画《白手起家》、《电缆工人攻尖端》,抗联组画《中华儿女》,以及《盛世》、《正义的胜利》、《人民的儿子》等。著有《绘画构图规律初探》,出版有《当代著名美术家赵华胜画集》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艺术展并多次获国家级大奖、金奖、银奖等。1997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研究中国《世界文化名人录》,并被授予“卓越艺术成就金质牌奖”,1999年被美国权威机构世界名人研究院(ABI)授予“20世纪成就奖”。艺术传略收入多种辞书。
2001年出任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以来,多次组织颇有影响的大型艺术活动,并出版院刊。尤其是近年来作为首倡者和主要发起人之一,成功地组织筹办“关东画派中国画人物画大展”,促进了现实主义中国画创作。

本刊总编辑傅世光与赵华胜及夫人黄巍老师在一起
赵氏笔墨尽酣畅 胜人一筹写华章
——记人物画大师赵华胜
■傅世光
2001年我当卫辉市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文化局长期间和张本平院长专程赴辽宁拜访了赵华胜院长和夫人黄巍,在家中赵华胜夫妇热情接待了我们,赵院长身材高大,慈祥厚道,儒雅之貌,平易近人,黄巍女士更是感情笃厚,才华过人,使我们深深记在脑海中。今年我从宣传部长位置上退了下来,经有关部门批准和世界林氏宗亲总会创办了《华夏精英》杂志,我首先想起了大家赵华胜院长。
赵华胜先生1939年生于吉林长春,早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辽宁画院院长,中国中原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辽宁中国画研究会执行会长,辽宁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级美展和国际性艺术展,并获得高度评价和多项奖励,多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其艺术风格以擅长现实主义写实画风见长,长期自觉的坚持弘扬主旋律,展现了一批人民的公仆,领袖人物风采,注重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既有民族特点、地方特色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思想内涵深刻、艺术水准较高的文艺作品,被誉为“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的东北画风。是关东画派杰出的代表性画家。
我国人物画的传统很丰厚,早期文人画中的人物比较薄弱,并过分崇尚写意,忽视写实造型。“五四”之后,为复兴现代人物画,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批先驱者,引进西洋素描,倡导写实主义,融汇东西画风,以高度准确的造型能力,笔墨和素描有机的结合,体现人物神态和传达神韵。在前辈艺术家的影响下,也让赵华胜认识到“以形写神,以现实具象为基础,吸收和融化抽象、意象方法,不应以抽象意象来代替具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才适合中国文化的发展之国情。”他最终选择的也是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东北地区对于近代民族悲惨境遇有着深刻的切身感受。赵华胜先生生于斯长于斯故乡,前辈先烈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使他内心升腾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使命感,于是有了他沿着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的足迹搜集素材,塑造了长征途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和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民族英雄的形象。在八十年代完成了《伟人历程》和《中华儿女》大型东北抗联组画的创作。早在鲁艺附中的学生时代,就与同学们合作组画白手起家,创作《电缆工人攻尖端》,那时他就立下了“使中国与时代结合,表现新的生活的新人物”的志愿,尔后他又深入鞍钢体验生活,创作了一批反映钢铁工人的作品,他把目光投向平凡的劳动者,发掘他们身上纯朴的美,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是一个平民画家,我引以为荣。”
进入九十年代,当大多数画家正沉浸在个人的小情趣或者在进行着西方各种流派主义的演变和尝试,脱离现实生活困守在自我的一个小圈子里搞创作,大多数作品缺乏力度、厚实感,更失去了创作重大题材的能力和自信,不管风云如何变换,赵华胜都始终如一的坚定着自己的艺术信念。他先后又创作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的作品《肝胆相照》塑造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各民主党派人士,《正义的胜利》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英、法同盟国战胜法西斯取得最后胜利的45位政治领袖和著名军事将领的巨幅群象,这是一幅史诗般的巨作,长9.5米,高3.85米,描绘了二战期间,中、前苏、美、英、法五国领袖将帅,刻画众多先辈英杰,并有机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汇成一面永留青史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正义的胜利》这一首稿已由美国纽约历史博物馆收藏,他们认为这是一件符合历史事实的当代艺术家尚未完成的重要历史画,填补了当代反法西斯战争史画的空白!
《正义的胜利》首稿,作者:赵华胜,时间:1995年。
鸿篇巨制震撼人心,2000年,赵华胜决定重画《正义的胜利》,由原来的6米长增至9.5米,高度相应增至3.85米,每位人物2.8米高,等于真人的1.5倍,并在原来画面上作了修改,前面白色的鸽子不真实,也破坏了画面的完整,便全部去掉,后面招贴画形式的世界地图也去掉。整个画面的背景只留一些淡淡的鸽子,又飞远了。寓意既是正义又不和平,增强了作品的冲击力。人物方面增加了伏罗希洛夫。每个人画得更饱满、更丰富,笔墨更酣畅、更凝重,仍是纪念碑式的铜墙铁壁。
过去的创作上只是八路军,现在一大面墙将所有人物融合在一起,画面更单纯、更统一。因为原稿笔墨上的处理上轻下重,所以将大段跋文题在上面,增加了分量,把人物一个一个写上去,按顺序点出名字,介绍知识性,又起到教材式的作用。均衡了,也简练了,用这幅画去表现世界正义的胜利。
其实,在赵华胜的作品中,数米长制作的大画比比皆是。如《肝胆相照》,《盛世》,《中华儿女》,《国难流亡者》,《敬贤图》,《关东乐》等不胜枚举。
大型人物画叹为观止,有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人。赵华胜极为娴熟地驾驭了大型人物画的创造艺术,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其精湛深厚的功力,绘出了满厅满墙的佳作珍品,使人一进大门便看到领袖伟人、抗日英烈,济济一堂、历历在目。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赵华胜花两年时间搜集抗联有关资料,随即沿着杨靖宇第一军行动路线走,从吉林至三道拐子,画了大量速写,并拍了不少照片,真实记录赵一曼被捕的村庄和医院,先画了一套《赵一曼》的连环画,通过大量的素材掌握,通过连环画的构思,打下了巨制大作雄厚基础,接下来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十年间共创作大画15件,其中有《杨靖宇》、《正气千秋赵一曼》,总命题为《中华儿女》。
古往今来的艺术家,积累一生,大幅巨制即所谓的扛鼎之作,一两件足矣!上三五幅就很不得了。然赵华胜正值壮年,这种大型的、有着重大主题的人物画创作已六七十幅之多,这种硕果累累的另一面,又将是何等艰辛的巨大付出?为画抗联,十年间他三上长白山,两进兴安岭,在家中斗室,画出了震撼人心的鸿篇巨制,获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上世纪90年代,是赵华胜人物画创作攻坚的第二个十年,他从现实人物着手,从孙中山到江泽民到胡锦涛,一幅一幅画出来,用每一位伟人肖像代表他所领导的那一个历史阶段,浓缩地表现近百年来的承前启后,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历程。在完成这一连串呕心沥血的创作之后,赵华胜似感到余意未尽,有两个方面要作重大补充:一个是统一战线,很快,画家画出了以表现建国前以宋庆龄和周恩来为核心的27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著名人物的历史群像《肝胆相照》;第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上的舆论宣传忽略了中国人民在亚洲对日本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画家基于这个认识,把中国的领袖将帅和前苏、美、英、法的重要首脑结合起来,把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起来,从世界战争角度来认识抗日战争,于是创作出了黄钟大吕的惊世之作《正义的胜利》,时间是1995年。
对赵华胜本人来说,1995年是他的大丰收年,一共画了四幅作品,三幅获金奖,分别是:三个月完成的《世纪大潮》,表现邓小平和改革开放;两个月画完了《肝胆相照》;还有一幅《中华魂》。赵华胜以其大思路、大主题、大手笔、大气魄所绘作品的整体阵势是无以匹敌的。
他还为庆祝香港回归而作《盛世》等;特别是《民国风云》、《江山多娇》、《世纪大潮》、《走向新世纪》、《霜重色愈浓》、《与共和国同在》等作品反映的历史巨人,都是赵华胜人物画中的杰出之作,表现有李四光、钱学森、严济慈等当代著名十大科学家的《中华脊梁》等,都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很高奖励。当我静穆地肃弘,意境深远的鸿篇巨制前,仿佛听到惊涛拍岸,春雷阵阵,海鸥和仙鹤欢乐飞翔在祖国一望无际的壮丽山河,耳边奏响的是博大雄浑的交响乐,令人心潮澎湃,直击你的灵魂末梢,油然生起无限的爱国之情。欣逢盛世,党和人民经过千辛万苦共同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唯有繁荣盛世方能谱写划时代的宏伟华章,我们千秋万代都应该铭记这些历史,毕竟有赵华胜这些有着艺术良知的画家,以拳拳之心握着赤子之笔抒发着自已的爱国情怀,正是这些不朽的民族英雄使得他的艺术得到升华,得到永恒。
赵华胜人物画艺术研讨会在各地巡展中,各级领导和同仁及广大人民群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赵华胜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接见,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为画展题词:“雄风北来”。正是他慷慨放歌的昂扬激情。
最后以四句打油诗表示我对赵院长的崇敬之情,既:
赵氏笔墨尽酣畅,
华夏精英美名扬,
胜人一筹制鸿图,
利国利民写华章。
(作者为中国比干书画院院长《华夏精英》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中国美术馆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刘勃舒参加赵华胜画展开幕式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于2000年3月和2001年5月先后亲切接见画家赵华胜和夫人黄巍

199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与中央军委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等军委首长亲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赵华胜领袖人物画作品展示》

2001年著名美术理论家。《美术》杂志社总编王仲与著名美术家王绪阳教授、贲庆余教授、赵华胜在一起.

199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等及其他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荣获“《祖国万岁》95华人书画艺术大赛大展”唯一大奖的画家赵华胜颁发金牌

2000年4月,辽宁省委主要领导亲临赵华胜画集首发式。自右至左为:辽宁省政协主席孙寄,省人大主任王怀远,沈阳军区政委姜福堂上将,中共中央委员,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画家赵华胜,中共中央委员,辽宁省省长张国光,画家夫人黄巍,全国政协常委、原沈阳军区副政委艾维仁中将.

2002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广东亲切接见画家赵华胜,对在广东省巡展给予支持和指导.

2001年画家夫妇与著名文学家、诗人、楚辞专家文怀沙老人在一起

2001年画家夫妇向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原中国美协党组书记、著名美术家王琦老人及夫人请教.

2001年画家与全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在“赵华胜人物画艺术成果发布会”上.

正气千秋(局部)

历史一页《西安事变》

转战(局部)

正义的胜利 1995年首创 2000年重制 长9.40×3.75 该作品首稿已由美国纽约艺术博物馆收藏

万水千山—沁园春·雪诗意

人民的儿子—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

春 华(“中华儿女”组画之一)

中华儿女—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将士(局部)
联 系 电 话:0373-4496488(传真) 13598630895 13569405974
联 系 人:傅先生 秦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