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华夏精英》第39期——本期关注 陈世光    3星级
《华夏精英》第39期——本期关注 陈世光
作者:《华夏精英》编辑部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4960     更新时间:2007/7/5  文章录入:henansc

 

 

   陈世光,云南省宣威县人,196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其作品《蓝天下》、《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瓶花》、《冰糖葫芦》、《港口》、《村口》均入选全国美展。作品《无题》在首届江苏省山水画展上被授予“学术贡献奖”,作品《深秋的村舍》荣获首届江苏省美术节“特别优秀奖”。书法作品《陈毅青松诗》、《朱熹春日诗》、《毛泽东词——会昌》、古楹联《闲庭不改风还月,欹案依然易与诗》,中国画《八骏图》等先后被中南海收藏。1993年、1998年、2002年先后组织江苏画家为北京中南海、中央军委八一大楼等处创作大量作品布置各会议场所。1994年任第八届全国美展江苏展区组委会秘书长,作品评审委员;1999年任第九届全国美展江苏省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画、粉画展区评审委员。2004年任第十届全国美展江苏省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第十届全国美展综合展区组委会副主任。199410月,任代表团团长率“江苏省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19976月,应美国纽英伦艺术学会和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国美术馆邀请赴美、加举办巡展并讲学,被美国波士顿纽英伦艺术学会聘为艺术顾问。19983月,应巴林国家文化部邀请赴巴林国家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19999月随“江苏省文联书画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并举办画展。20014月任江苏省文联代表团副团长访问日本。20044月应邀访问韩国并举办画展。先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五届、六届理事,1990年起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兼任《中国美术年鉴》编委,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学术委员,《现代书画家报》艺术顾问、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

 

2007年1月30日,《华夏精英》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傅世光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陈世光在家中留影。

 

此马非凡马  笔墨见精神

 

      ——陈世光画马的审美取向  马鸿增

 

1990年陈世光调入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任职以来,我们常有工作上的联系与协作。他文质彬彬,话语不多,但办事实在,考虑周密,不久,得知他的水彩画连连入选全国美展,于是我认定他是一位出色的西画家;又过几年,频频见到他的中西结合的水墨动物画,尤其画马颇有艺术个性,这在当下画马者林立的状况下更为不易。其作品流泻出耐品味的书法意趣和笔墨气韵,而且与造型传神相融合,实令我刮目相看。

在当代中国,兼长中西绘画者大有人在,然而像他那样深入把握中国画审美物质,乃至达到痴迷程度的,却差不很多。在与他长谈并览读了大量作品的相关资料后,我才明白此中自有渊源。

陈世光有着鲜为人知的家庭背景。祖籍云南宣威,其父陈祖基在清末应殿试,获“朝考二等第一名,”到广东为候补知县。不久爆发辛亥革命,回家乡主办云南“民报”。此后在蔡谔滇军中服务多年,曾补选为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即后之国务院)成立文史研究馆,他即被聘为首批馆员,聘书由周恩来总理签名。陈祖基擅长诗文书法,著有多部诗文集,精于钟鼎文、石鼓文、小篆。

在这样一个特殊家庭环境中,陈世光自幼接受严格的教育,勤奋加悟性,从北京的小学阶段到南京的中学阶段,各门功课均为优秀。习字是家教必修课,以柳公权和父亲的楷书为范本;家藏邓石如、吴昌硕等名人字画也有潜移默化之功。1959年至1964年,陈世光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主要接受徐悲鸿教育体系的素描、色彩造型训练,有吕斯百、秦宣夫、杨建侯、徐明华等名师指点;书法则由名家沈子善传授,乃得王羲之、吴让之笔法。毕业后,无论在教育岗位还是文化行政部门,他始终未断书画情缘,又对黄山谷书势及明人笔意加以研习。如此长期磨练,陈世光对于书写用笔的起转回旋、间架态势的基本规律,了然于胸,发挥时自然融入自我,流畅而出。正因为有了上述综合素质,陈世光才敢于在画马领域内去追求高品位、高难度的书写性,去探寻笔墨语言之美。

马之入画,自古迄今不胜枚举,汉唐时代已颇有建树。唐诗人杜甫使曾有“丹青引”赞曹霸画马“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但直至徐悲鸿之前,基本审美取向都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悲鸿画马,始创“托光”、“自况”,将马人格化、自我化。画法上引进西方素描揉入水墨。其马结构准确,神骏生风,意态雄杰,开一代画马之新风。  

悲鸿之后,当代以画马闻名者不少,但自成一家者不多,多半食悲鸿之残羹,远逊数筹,有的不堪一睹。若论佼佼者,如刘勃舒画马多以草书线条为主,逸笔草草,以略感凌乱的视觉语言抒写性灵;再如贾浩义画马多以粗笔浓墨挥写,仅见大体动势,甚或近乎抽象,但生气活力朗然,颇具视觉张力。

陈世光画马的审美取向与他们拉开了距离。长期生活在文人画传统最为丰厚的江苏,对文化内涵积淀而成和笔墨语言有着特殊的钟爱,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有笔有墨、水晕墨章的境界,而马则是载体。在观摩、研究了大量有关马的资料(包括国内外影视资料)之后,他愈发知,骏马自由奔放的精神气质和动态美,最为适合中国画书写性的发挥。对于中西融合型的画家来说,笔墨与造型的矛盾是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处理不好或功力不够往往顾此失彼。陈世光不在乎马的造型是否细节真实,而只取其大致动势,抓往头颈、腿蹄、鬃毛、尾巴这几个关键部位,予以精到的笔墨表现,其神自出。观其画马,以行草笔意入画,线条凝练概括,灵动洒脱,具竞劲韧轻快之美,扬骏马奔腾跳跃生命活力之神采;间以变化微妙的水墨渲染,即显马之体面结构,又具墨韵淋漓苍秀、浓淡虚实相生相应之美。这种艺术效果,使我不禁想起陈世光常爱在画中题写的唐人李贺的诗句:“此马非凡马”。   

陈世光的审美取向源自“写画”美学观,这是中国画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民族审美体系,其要义在于传写性、倾泻性、书写性三者的辨证统一,缺一不可。这一特性也决定了中国画笔墨语言内涵的三重性。三者结构方式的不同,可以产生多种审美取向与创作风格。相对而言,徐悲鸿尤重写生性,刘勃舒、贾浩义尤为重倾泻性,而陈世光则尤为重书写性。这便成了他的艺术个性,也是存在价值之所在。  

书写性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领悟。写字与写画都讲究气韵、风神、骨力、布局,所谓“书画同源”、“书画用笔同法”决非故弄玄虚。运笔的力度变化(粗细、轻重、顿挫)、速度变化(行止、疾徐)、方向变化(方圆、曲直)、笔势变化(正侧、藏露)、笔性变化(刚柔、虚实)、墨法变化(黑白、燥润、浓淡)等等,都关系到艺术本体美。陈世光已在画马的艺术追求中取得可观的成绩,他在以书写性为主的“三性”统一的艺术道路上,还将进入更高境界,因为他常有“眼高手低”之憾,永不满足,这正是推动艺术家持续前进的动力。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江办省美术馆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

 

 

 

 

三骏图

 

 

八骏图1

 

 

八骏图2

 

 

八骏图3

 

 

母子情

 

 

三骏图

 

 

双马

 

 

双马图

 

 

四骏图

 

 

联 系 电 话:0373-4496488(传真) 13598630895   13569405974

             联   系   人:傅先生  秦女士

 

 

  • 上一篇文章: 《华夏精英》第38期——本期关注 魏 镇

  • 下一篇文章: 《华夏精英》第40期——本期关注 言恭达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