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秋桂藝術簡介
邢秋桂 ,江苏南京市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书法)本科。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书协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南京市国际梅花书画院理事、南京米南宫书画院副院长。
书法作品入展情况: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大展 (中国书协)
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大展 (中国书协)
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 (中国书协)
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协)
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协)
全国第一届大字展 (中国书协)
全国“羲之杯书法大奖赛” (中国书协)
全国中日女书家作品交流展 (中国书协)
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 (江苏省委宣传部 省文联 省书协)
西安·国际女书家书法篆刻大展; (西安博物馆)
北京·国际著名女书家作品邀请双年展; (北京市文联、书协)
全国三十五位女书家作品展; (黑龙江省文联、书协) 全国女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宁夏自治区文联、书协)
书法作品获奖情况: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第七届教学成果汇报展一等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第八届教学成果汇报展一等奖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成立十周年“特别奖”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 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群星奖”江苏省银奖、铜奖 (江苏省文化厅)
江苏省第六届“五星工程奖”铜奖
江苏省第七届“五星工程奖”银奖 (江苏省文化厅 政府奖) “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银奖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书协)
“首届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优秀奖 (江苏省人民政府)
“现代金陵传媒展”优秀奖 (江苏省文化厅)
《中国旅游艺术大典》铜奖; (上海美术出版社)
“驻马店市代表书家、女书艺术暨书法名家、女书家邀请展。 (河南省驻马店市)
南京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书法金奖 (南京市政府)
为“南京·夫子庙秦淮楹联街”江苏名家镌刻楹联、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青铜铸刻书法;作品曾被西安艺术博物馆、南京灵谷寺收藏。
作品作为江苏名家捐赠作品给受灾地区、贫困学校、红十字会、全国十届运动会。 书法作品应邀参加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地区或国家进行书法交流。随中国书协女书法家代表团出访日本参加中日女书家交流展。
书法、论文在《书法报》、《书法导报》、《现代书画家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书画艺术》等专业报纸、杂志上发表。《中国书法家·当代女书家》网、《中国书画家销售中心》网、《书画家苑》网等有专题介绍。

秋水共长 雨霁馨桂
——邢秋桂书法艺术作品解读
孙 洵
记得六年前有一日,秋桂问我治书史书论之心得,答曰:先打好文学、史学、哲学、美学之基础。然后从“大文化”的立场去考察。先以“鸟瞰”后才细读以缜密之法为之。记得,她连我引证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近人钱钟书《谈艺录》中的箴言,一古脑儿详记在她的小本子上,我很感动。见其气质举止,迥异于市井俚俗之辈。不久,她先后有《甲骨文书法艺术回顾与展望》被选入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在宁举行的国际书学讨论会;《汉碑书艺赏析与创作漫谈》被选入“全国第三届妇女书法展”(此乃论文中23篇之一),并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论女性甲骨文书法创作》、《浅谈西汉简牍书法》、《我是怎样进行隶书创作的》等均在专业报刊上发表。我细心读过,她问我观感,答曰:学无止境,学而后知不足。
其实秋桂早年曾问学于著名学者、金石书画家金成生老先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功底。她很勤奋,取得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书法、篆刻)本科专业毕业证书。对她来说,书法是她终身执着追求的艺术,,她在省书协做文案工作时,更留心接触到传统的、近现代的、当代的、乃至有前卫意识的书法作品,并得到了书坛众多名家的指授。为了进一步深造,她两次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的创作班学习,获得了第七届、第八届培训中心学员成果汇报展一等奖,成立十周年“特别奖”。近年来,她的书法作品常见诸报刊,在全国性和全省性的大展中频频获奖和入展。长年浸淫于此,使她在理念上与审美意识上日趋老练、稳健。故其每一提笔着纸,创作元素较为精到、抉择自如,造化自然,激情涌动心田,不可不为之。
秋桂的篆、隶作品,视觉效果好,可读性强。细心把玩,其甲骨文作品,取殷商卜辞之源头,又将甲骨文活化为自己的笔意,写得简淡悠远。其大篆作品,结体与取字资源丰富。有西周尚意书风的《散氏盘》、《毛公鼎》,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石鼓文》等重器的气魄。妙在作者一反常态,不滞留在体象卓然、沉雄绵亘的笔势上。而以行、草笔意衍化而出,沉稳地驾驭着枯锋淡墨演绎成似篆似隶的个性化作品。其所书隶书,取法汉碑,既有《张迁》、《鲜于璜》、《曹全》、《礼器》、《石门》等诸碑传统功力,又融入《好大王》碑之拙朴,汲取篆书笔意,所写大字对联大气、宽博、厚重,而写小隶书则又典雅、醇和、恬静。虽载承千年底蕴,又彰显当代学人追求的人文精神。看似平淡,但平得妥贴,无匠气,淡得隽雅,绝野气。这当是她作为女性书家独有之韵味也。
她的楷、行书最早法乳于三国魏时的钟繇。深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的艺理;要得精妍,秋山嵯峨、幽深无际,必下逮“二王”、“孙过庭”……,力图采撷古今大家之长,“化”为已有。公允论之,虽淳古毓秀,粲然初具,尚有待不懈之耕耘。
她著文始于随笔、诗歌,到省书协工作后,受环境启发投入到书学理论的学习研究。无疑,这对创作是个互补、互动的途径,相得益彰,提高了审美能力。
诚然,变化的流程正是艺术家创新的心性、灵感所至。秋桂对书法的探求之路还很长。究竟未及“天命”之年,照此下去,变则能通,变则才有自我。有位哲人说过:“女性捕捉美的能力,远在男人之上”。读她的作品,仿佛一场秋雨过后,清新、静谧,置身于桂花丛中,是花香、墨香,抑或二者兼之,沁人肺腑,令人陶醉。
笔者以为,凡耐人寻思的艺术作品,当是最有感染力、生命力的……
2006.4.18.改写于南京后潜研堂
(孙洵:当代著名书学理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西泠印社会员)

龙门对隶书联

甲骨文

大篆对联

大篆对联

大篆条幅

集甲骨文诗三首

菊

兰

梅

竹

宋诗两首

扇面

节临孙过庭书谱

临钟繇书稿

李白诗三首

山暖当春水凉知月 字瘦题石诗寒说云

九月丰登还来西陵水 三月柳绿新变南戌城

我昔少年日 为乐不知秋 自作秦淮客 初为吴越游 白衣千万乘 花下一渔舟 纵为十日饮 客去室幽幽

隶书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