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收藏界“故事大王”忽悠新人    3星级
收藏界“故事大王”忽悠新人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1458     更新时间:2007/1/23  文章录入:河南收藏
“家人曾在皇宫当差,这个官窑瓷是偷出来的。”“这块玉是战国墓地出土文物”……收藏界有一批“故事大王”,他们的藏品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但你若是轻信,花大价钱买来的,可能只是一堆谎言。

仿瓷碗摇身变宫廷宝贝

    一只近代仿官窑瓷碗,张先生坚称是祖传宝物。这并非鉴定专家走眼,只是瓷器老板曾给张先生编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几年前,张先生初入收藏市场,见一只瓷碗图案栩栩如生。老板介绍说,这是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本是一对,还有一只在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

    见张先生将信将疑,老板补充说,曾祖曾在皇宫当差,家中宝贝多。并列举曾祖在皇宫的种种生活。“这碗是从皇宫偷的,你若想要,只跟人说是家传的。”

    张先生以为捡了宝贝,花万元将瓷碗买回家。直到去年底,货真价实的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拍卖会以高价成交,他才意识到上了当。

街边石头变出土玉器

    一次,李先生到玉器店随手拿起一块“玉石”。握在掌心顿觉“玉石”变亮。老板忙说,“好玉通人性,你一挑就是精品。”

    “玉的背面好像是石头,而且不太光洁?”面对李先生的质疑,老板灵机一动:这是出土的战国玉。挖出来时上面是水泥路面,石质成分渗透玉内。古代打磨工具落后,玉器表面都不太光洁。这块玉表面粗糙,是年代久远的象征。

    “你也知道,国家对出土文物管得严,我们这买卖不敢敲锣打鼓地做。否则别说800元,大几千也不见得卖。”老板晓之以理。

    李先生真就花800元买玉石回家,可地质大学专家的鉴定令他大失所望:这不过是路边再普通不过的石头。收藏新人常被忽悠“藏品故事多半老套,听信者常是新人。”这是玉器藏家郭亮悟出的道理。

    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他总结出三种类型藏品故事:一是神化藏品身世。比如出土、贡品、祖传等;二是技术误导。比如李先生将玉握在手中变亮。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冰冷的石头放在温暖的手心,会在表层形成一层薄雾,使之看上去通透明亮;三是打法律擦边球。利用文物法限制,博得买家信任。

    武汉市收藏商会副会长胡吕宏透露,部分市民把听来的故事当成自己的故事,以讹传讹、越编越神,最后根本找不到源头。

控制贪念学习辨伪

    一个故事就让人上当,市民为何如此盲从?收藏专家普遍认为,这是贪念在作怪。不少人听多了天价藏品的故事,都希望自己也能一夜暴富。其实稍微细想不难发现,真正的贡品、孤品,价格非一般人所能企及。藏品原主人,也不会轻易将之转手他人。

    荆楚邮学会会长郭迅说,想在收藏市场淘到真金,不下苦功学习辨别真伪,怕是不行。

  • 上一篇文章: 收藏品珍藏近百年的外币 原来是沙俄“卢布”

  • 下一篇文章: 酒瓶茶叶罐成收藏品 最高达100万元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