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明·昆山州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为明代著名文豪王世贞之曾孙,王庆常之子,家富收藏,明·崇祯六年(1633年)应乡试中癸酉科进士,出任广东廉州知府,人称王廉州。擅画山水,早年受董其昌“学画唯多仿古人”影响,一生专注伤古,之后创立新风格。精通画理,自谓“皴擦无自撰之笔”。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收藏家。
明末时期,明·崇祯六年(1633年)应乡试中癸酉科进士。崇祯八年(1635年)出任广东省廉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知府,人称王廉州。擅画山水,早年得董其昌亲自传授。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精研古法,多拟仿宋元诸家,善于青绿设色,皴染兼长,自谓“皴擦无自撰之笔”。风格华润,纤不伤雅。笔力雄厚沉着,用墨淋漓痛快,层次清晰明洁。又常与王时敏相互切磋,加以发展、变化而自成一格。其画善用中锋尖笔,披麻间解索皴画山石,皴法细密,墨色浓润清逸。亦能画青绿山水,烘染得法,研丽融洽,意趣简淡。山水画在清代影响很大,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吴历齐名,并称“四王”,加吴历、恽寿平又称“清初六家”,成为画坛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40岁时罢官回乡。
清初时期,明朝灭亡后,感慨祖国沦亡之痛,而沉浸艺术生活之中,后感悟艺术生活应接触山川真貌,因此动发远游的壮心。在虞山之游期间,巧遇王时敏,结为好友,一同游山论画,获得许多启示。家富收藏,收藏古书画名迹甚多。一生专注伤古,精通画理,I临仿过不少宋元名迹,不像王时敏只追纵黄子久一家,而是崇仰董源、巨然,技巧比较全面,亦作青绿设色山水,功力颇深。但始终跳不出古人窠臼。
清·圣祖康熙十六年(1677年)病卒,终年79岁。传世作品主要有《梦境图》、《秋林山色图》、《秋山图》等,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