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育智,又名育之,汉族,1937年11月生,河南开封人,自幼酷爱书画。1958年于武汉参加美协武汉分会举办的创作学习班。最先受周韶华启蒙,同时,向张擎铭先生学习花鸟画,并拜徐松安先生为师学习山水画、书法与篆刻,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在武汉期间,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苦战七月流铁水》,《棉满汉江》、《集家咀渡口》先后入选湖北省十年建设成就展、第一届全国工农美展、武汉市美展,并发表于《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湖北画报》等诸多报刊上。1963年作为武汉市青年美术代表出席武汉第四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64年调郑州工作。十年内乱期间,专心研习笔墨,临摹前人经典作品,获得许多有益的借鉴。1973年同龚柯先生赴林县写生,创作《红旗渠》组画(合作),入选河南美展,并选送全国美展,后出版,全国发行,颇有影响,受著名美术评论家邵洛羊先生好评。1975以后,漫游泰岱、匡庐、华山、嵩岳、武当、太行,开阔胸襟,采风写生,搜集了大量素材。参加第第一届河南省中国画展览的《山中——夜雨。树杪百重泉》,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985年应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郑州分校之聘,从事中国画教学工作。呕心培养了五届毕业生,不少学员成为国画界后起之秀。1992年秋赴西藏写生,深入喜马拉雅山地带及藏北草原,创作了《西藏吟》组画,先后发表在《文艺报》、《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辨)等报刊上并有专文评介。作品在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港、澳、台地区及国内各博物馆、纪念馆有收藏。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世界现代美术辞典》。作者擅长中国画及书法,笔墨受青藤、八大、吴昌硕、齐白石影响尤深,其山水浑厚华滋,清新典雅,花鸟艳丽潇洒,劲健多姿,书法流畅自然,颇具画意。

河南收藏网张祥龙与画家杨育智留影
杨育智和他的花鸟画
●许挺
杨育智先生是河南著名画家,他画人物,也画山水,但他的作品数量最多的,也是最有特色的,还是花鸟小品。
我最早见到育智先生的花鸟画是十几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时间虽然已经过去很久,而对那两幅作品却依然记忆犹新:其中一副画的是一篮葡萄,竹篮用大写意,草草几笔,浓墨勾成;葡萄则用写意加“传真”的手法精心绘制,一颗颗珠圆玉润,红紫相间,水灵灵的,像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现在想起来,依然满口生津。另一幅画的是雏鸡,淡墨,宣纸的特殊性能,加上杨先生的高超技法,使几只毛茸茸的小鸡跃然纸上,小鸡有的争食,有的打盹,有的闲步,栩栩如生,煞是可爱。
后来,我和育智先生成了挚友,亲眼见其作画的机会就多了,他作画非常沉着、冷静,每一幅都要认真构思,即便在熙熙攘攘、众目睽睽的大型笔会上,也不例外。他甚至对画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的位置和造型都要反复思忖,待胸中有了佳构之后,他就选色调墨,大胆用笔,将胸中的意境一气呵成地在宣纸上表现出来。他那巧妙的构图、绚丽的色彩、熟练的笔法往往令观者叫绝。
兵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育智先生有如此深厚的绘画功底,也是他多年苦练的结果。还是孩提时代,他就常因练字、画画入迷而忘食;学生时代,他更是勤奋临摹,将一些《山水入门》之类的书看了又看,临了又临,直到那些书破烂不堪为止。1957年,育智先生在武汉工作,他有幸就学于多为艺术界前辈,特别是受到著名画家周韶华的指点,使他的绘画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了当时武汉颇有名气的青年画家。
育智先生之所以能画出诸多形神逼真的花鸟,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经常对花鸟虫鱼、奇山异石进行观察。他回河南工作以后,曾到林县体验生活,之后便与龚柯先生合作,画出了在全国很有影响的组画《红旗渠》。后来,他又多次登临黄山、泰山、庐山、华山、嵩山、武当、太行等名山大川实地写生。特别是1993年,他冒着山高缺氧的危险,只身到西藏考察。在近一个月的高原生活中,他拍摄了大量的山水风光和奇花异草照片,积累了百余幅实地写生画稿,为以后的创作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书法理论家张璪的名言,育智先生则进行了最好的实践。
创作实践证明,在书法方面没有功夫,特别是黯于绘画题款的画家,不能称为真正的画家。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绘画大师,不但绘画技艺超人,他们也都是书法和题款的名家。作为真正的画家。育智先生深知书法和题款的重要,所以,他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苦练书法。现在,他既是画家,也是书法家。他的每幅画的题款,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精到。
育智先生正在筹备他的个人书画展,他每天深居简出,专心致志地在家里作画。杨育智先生明年的书画展肯定会成功的。 发表于1995.10.08《郑州晚报》
作品全国总代理:186371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