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范斌2009新作     3星级
范斌2009新作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4963     更新时间:2009/6/17  文章录入:henansc

 

       范斌,号抱朴堂主人,河南郑州人,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画家。书法遍习汉碑,诸体兼擅,尤以篆隶享誉当代,作品风格朴茂雄厚,得汉人真气。画习元明诸家,心仪八大,参以汉画像风貌。以书入画,重笔墨,重气韵,画风简逸清丽。

 

   多年来,在网上贴有范斌老师与朋友的一番谈话,题目叫《范斌谈书画》,现集于此,以飨读者。

范斌谈书画

    八大山人屡书格言赠人,曰:“气象高旷而不入疏狂,心思缜密而不流琐屑,趣味冲淡而不近偏枯,操守严明而不伤激烈。”儒之中庸,道之冲淡,佛之圆融俱在其中,有此见地,画格不得不高。

   郑板桥在其题画中这样评价八大山人与石涛:“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无不及者。然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吾扬州,何哉?八大纯用减笔,而石涛微茸耳。”扬州八怪中,郑板桥俗名最盛,艺术水准不如诸怪,其画路窄,格局小,症结在细秀妥帖。他主张“学画七分要抛三”,可惜把石涛的离奇苍古抛掉了。

    清代的隶书创作,是汉以后的又一高峰。有清三百年间以郑谷口、金农、伊秉绶为代表。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也工隶书,达到了相当水平,然而对汉人精神把握上不如郑、金、伊诸家,且邓失之匠气,何失之习气,赵失之薄气。

    元代画家钱选提出“士气”说,他认为具备“士气画”须具备两方面因素,其一,以书法入画;其二,摆脱世俗观念,毁誉置之度外的清高风格。二者互为表里,互相联系。当时的书法概念与现在不尽相同,能够认识、掌握书法者是有较高素质的文人。书法入画不同于一般的“画家画”,其特点以气韵生动为法,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尚,这一点与“文人画”相似。

    篆书不习商周,隶书不入汉,行草不法晋唐,终难入书法奥堂。人物不宗唐,山水不法宋元,花卉不师明,谓无根底,终归下品。

    林散之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艺术成就的取得和其他大艺术家一样,得益于天分、勤奋、识见与高寿,另一方面,得益于其师黄宾虹。他的艺术高度主要体现在书法上,用笔、用墨丰富了前人,尤以用墨得乃师真传。黄宾虹为二十世纪四大画家之一,书法也很了不起,成就不如其画,也许是用心、精力的限制,但极有拓展空间,林散之则在其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遂有“当代草圣”之誉。

    林散之于画用功极深,投入之精力不亚于甚至超过书法,成就却不如书法。他的画早期很好(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古法深厚,古意盎然,很有高度,同期的简笔山水画得也很到位,作于一九四四年的《草堂秋色》、《望天都》,一九四八年的《师雪个遗意》等作品,在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距大师一步之遥。后来,其画则每况愈下,晚期作品,密而不透,用笔过湿,且有堆砌之感。简笔山水,颇觉零散、琐碎,气韵不贯,未能达到理想高度。

    世间有可赏而不可学之艺术,如李白之诗,陶弘景之字,黄宾虹之画等。当代画坛风靡黄氏画风,皆仅得形迹也。

    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成为画家的金科玉律,后经徐悲鸿倡导,益甚。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内外兼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几十年,多注重前者,忽略后者,以中国画之审美、认识事物特色,照抄自然,无异于背叛自然。

    儒、道思想作用于艺术,形成两个不同结果,儒家为现实主义,道家为浪漫主义。

 

 

 

 

 

 

 

 

 

 

 

 

 

为千岛湖旅游码头题联

 

 

 

 

 

 

 

 

作品全国总代理:18637165438

 

  • 上一篇文章: 名家题词《河南收藏网》

  • 下一篇文章: 李霞生--画家(齐白石弟子)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