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输出易引进难?    3星级
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输出易引进难?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2031     更新时间:2007/1/11  文章录入:思顿
                                    
    中国艺术走出国门受宠,学习西方先进机制受挫
   
    2006年上海双年展吸引了超过20万观众,但是国内的多数博物馆无法取得这样的成绩。比如北京的世界艺术馆去年开馆后先后举办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展》、《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印象派至现代派精品展》都有很高的质量,可惜两个展览三个月下来总参观人数都没有超过20万。实际上,除了故宫和兵马俑这样依托全球瞩目的热点景观的博物馆之外,中国多数的博物馆都非常寂寞。
   
    上海双年展策展人之一黄笃指出,中国的博物馆人丁冷落,与票价相对国人收入过高有关,也与国内的美学普及公共教育缺陷有关,而且宣传推广也有很大问题。可见,在缺乏传统文化支持的中国社会体系中,从欧洲引进博物馆体制很难。
   
    相比引进,中国蓬勃的经济因素让中国当代艺术、建筑和视觉文化已成为国际艺术圈的“抢手货”。去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除了中国馆,至少还有六个中国城市的影子出现。丹麦馆展示的项目是丹麦建筑中心和中国四所大学就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的城市改造进行的研究,最终获得了“最佳国家馆”称号。
   
    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回来,再看国内第二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简称北京建筑双年展),虽然两者都以城市、建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主题,但是展览品质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前者几乎集合了全球上百个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精英,有精致的展览效果;而后者参展国家和建筑师的数量远远少于第一届,展出场地、布展设计以及展品品质也有明显下降。
   
    今年,国际上最著名的视觉艺术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将迎来第二个中国国家馆,承办参展事务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正在征集这一象征中国当代艺术“出口”实力展馆的设计方案。2008年,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将在奥运之风下再度开展,这一目前最大的“中式双年展”模式能否有所改观,让我们拭目以待。
   
    此景可待
   
    去年9月,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集合了全球上百个城市的规划模型。2007年6月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国家馆将第二次登陆水城。贯穿2007年全年的“西班牙年”也会推出大型设计、艺术展览。(见上图)
   
    ■不同答案
   
    ●黄笃(上海双年展策展人之一):
   
    输出展览也要更新观念
   
    参观人数少的问题,其实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刚刚从封闭走向开放,大家都很饥渴,展览数量又少,引进展览自然很受欢迎,而现在看到引进展览的机会太多;其次是当时有文化热,大家对艺术很热心,而现在娱乐方式很多,关注艺术展览的人少了。
   
    相反,我觉得我们输出国外的展览有一些问题,比如政府组织的展览,应该有所变化,避免用时间序列等陈旧、机械的展览方式展示中国文化,而是尝试怎样用新的展览形式、主题来揭示以前西方人忽略或者没有认识到的议题,比如把古代展品和当代艺术并列,用新的概念组合展品,这样有新鲜感,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再具体到当代艺术,比如我去年在荷兰鹿特丹参与策划一个大型的中国建筑、艺术和视觉文化展览,显示出外国博物馆、艺术机构对中国和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那种中国传统符号、中国政治符号的展览策略已经失效了,他们现在对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更感兴趣,我们怎样在展览中表现这种变化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王琛(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协调人员):
   
    走出去要按国际规划办事
   
    威尼斯双年展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艺术双年展,从今年开始我们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受文化部委托操作这一参展事务。我们去年7月份就到威尼斯双年展进行考察,还参加了意大利方面的预备会议,回来之后还进行了中国馆场地设计的竞赛,同时对国内比较活跃的策展人发出邀请。征询活动到去年12月底基本结束了,几天前我们请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上海美术馆馆长李磊、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等一起就中国馆建馆思路、场地设计和策展方案进行了讨论,几天后基本上可以确定策展人名单。
   
    作为幕后人员,我无法预测艺术家在今年的展览上会有怎样的表现,以及得到什么评价,但是作为组织者来说,我们是按照国际规则来操作展览,不是从个人爱好角度,而是作为文化部委托的一个机构在运作这个事情,所以比较注重程序的公开、公平,整个过程和评议有一套规则来产生结果。再有,作为一个策划、承办过很多大型文艺活动的公司,今年的展览组织我们会配合策展人,用专业和职业的态度做好各方面工作,并给以后的操作建立榜样。
   
    ■有数为证
   
    2006年威尼斯双年展预算经费是800万美元左右,在城市各个区域都有展览地点,每年吸引超过30万的参观者。
   
    2006年“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精品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3个月,仅迎来7万名观众。
   
  • 上一篇文章: 油画拍卖,浙江画家风头被抢

  • 下一篇文章: 刺骨寒风吹邮市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