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小石 1932年生,江西省新余人,中国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之长子。擅长国画人物,尤擅长没骨泼彩国画人体及古代历史人物。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反右”、“文革”经历22年坎坷人生;1979年平反时因激动中风,致右半身残废,双腿断残,遂改用左手作画。
1980年至今先后在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及国内: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扬州、河北等地共举办29次个人画展,作品均有被以上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及私人收藏。其代表作品有:《琵琶行》、《木兰从军图》、《梁楷》、《贵妃出浴》、《奔马》、《青春图》、《金陵十二钗》。
1987年及1994年国画《蝶恋花》已由中南海收藏入册,同时作品《琵琶行》先后由中国美术馆及江西新余博物馆收藏。1987年——1988年间台北、台中均有收藏。
1990年新加坡友谊画廊有左手及右手作品收藏,并举办画展。
1992年在美国的中国画廊及澳大利亚、日本、香港举办四次巡展,均有作品被收藏。
1995年《萧萧暮雨》由中国政府赠予联合国经合组织收藏。
1998年素描作品《少女》、《缝补》入编《中国美术全集》,同年国画《离骚》获江苏省美术节奖。
1999年《木兰从军图》获得全国美展优秀奖。
2000年《秋游图》入展中国艺术节中国画大展。
2001年《木兰从军图》入展百年中国画大展(与先父傅抱石同时入选)。
2002年傅小石七十华诞作品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四地巡回展出时,上述四城市的美术馆均收藏了其精品。
2003年12月,应山东淄博市邀请举办画展并现场作画。
2004年8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傅抱石诞辰百年画展时,作为长子傅小石先生应邀赴北京,并为纪念先父,画了一系列反映傅抱石先生中青年、老年时期不同风采的作品,并出版成大16开画册作为纪念先父百年诞辰的献礼。同时发表了《我用画笔忆先父》的文章。
2004年10月在南京江苏省美术馆、2004年12月在台北参加纪念傅抱石百年诞辰画展活动并进行学术交流。
2005年9月在南京大家画廊举办傅小石水墨人体作品画展及研讨会,并出版了画册。
2005年10月应绍兴市政府邀请赴绍兴参加中国——绍兴第二届鲁迅文化艺术节及黄酒节,并创作了一幅《李白醉酒图》参加绍兴市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并出版了画册,深受好评。
2006年元月应苏州市美术馆邀请举办傅小石没骨人体艺术展并出版《名著中的性幻境》画册。
傅小石先生现为江苏省美术馆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残联理事,美国世界名人研究院特邀顾问,传略入典《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中国当代国画大辞典》、《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等。
南京、上海、陕西、四川、北京、苏州等美术出版社先后六次出版了傅小石左笔画集。

傅氏笔墨 生命赞歌
■傅世光
刘海粟含泪写道:“对小石的画,不能用寻常的尺子去量,这是一颗热情的、不甘沦为平庸而虚度岁月的心,对祖国、生命、青春、历史、爱情、土地、平凡和不平凡的赞歌,是生命和艺术战胜死亡、残疾的丰碑,在那丰碑前的花束,就是妻子王汝瑜无私奉献给他的爱情。
海粟老的这篇《勉小石》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后,感动了很多读者。
一个四分之三肢体都残废的画家,创造出了笔墨意境极高的艺术,傅小石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画的历史上是前无古人;一个40多年的风雨岁月里,厮守着“右派”、“叛国罪”的劳改犯丈夫,并在丈夫昏死过去后以真情唤回他的生命,同时唤回他艺术激情的女性,王汝瑜同样创造出人类爱情史上的奇迹。
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用《地狱之门》作为自传的题目。艺术的极至是戴镣铐者的舞蹈,只是小石先生的艺途之旅尤为艰辛、沉重。
早在195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才子傅小石,因公开为胡风辩护而被打成“右派”,遣送北京郊区劳动改造,当时他的父亲傅抱石正与关山月为首都人民大会堂创作巨画《江山如此多娇》。在华君武的帮助下,傅小石回到南京藏经楼打杂。
1970年,傅小石忽然被“隔离审查”,以“企图携带名画潜逃国外”的罪名被判10年徒刑,遣送到泗洪劳改农场强制劳动。在劳改农场,小石的左腿摔断了,因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比右腿短了3公分,成为终身残疾。
在这阶段,已成为小石妻子的王汝瑜受到牵连,并被逼要与“反革命”划清界限。她不仅顶住了生命的寒流,还在每年仅半小时的探监接见中,以妻子的温情点燃了小石对艺术的热望,使他在狱中完成了4万字的《图案设计新法》。
1979年2月3日,已经保外就医一年多的傅小石听说关于自己的一系列的政治问题都得到平反时,再也抑制不住长达20余年的胸中愤闷,猝然中风倒地。当做完开颅手术后,近乎植物人,又是王汝瑜扑在病床前用一个多月无微不至的关爱唤醒了小石的生命。
然而,从此,小石的右半身瘫痪,右手失去了活动能力。还是王汝瑜这位女性,用爱情的温度融化了小石心中的冰霜,让艺术的春芽再次由心田绽放。从此,小石开始用左手挥毫。
收藏家们时常议论起小石先生左笔写出的很多仙女很像他的妻子王汝瑜。其实了解这对患难夫妻的人都知道,傅小石和王汝瑜是一只蚕茧里的蛹,共同化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支撑小石生命和艺术的都是这只蝴蝶——在风雨中寻找寄托和美丽的精灵。
如果没有爱情和艺术,一个四分之三体残的人恐怕很难有活下去的信念。如今,小石先生每天还要在画板前创作数小时的画,而且还在变法。《清明上河图》、《水泊梁山》、《花木兰》、《春江花月夜》、《奔马》等都是当今画坛上极少见的经典之作。其中,《花木兰》和他父亲傅抱石的画同时入选2001年的“百年中国画大展”。
一位评论家直言,小石的人物画不亚于父亲傅抱石。我想,倘若抱石先生还健在,看到儿子跨越了生命的鸿沟,创作出那么多可以代表当今人物画艺术高度的国画,一定会含泪同意那位评论家所言的。
小石的艺术是炼狱之旅。好在上帝给了这位肢体上残疾的艺术家笔性墨趣上的补偿,从他的生命之歌作品中,我们看到一只凤凰在火中舞动……
(作者为《华夏精英》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传捷报

三老图

仿黄永玉图意

浴后小憩

仿父












联 系 电 话:0373-4496488(传真) 13598630895 13569405974
联 系 人:傅先生 秦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