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华夏精英》第47期——本期关注 耿安辉    3星级
《华夏精英》第47期——本期关注 耿安辉
作者:《华夏精英》编辑部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5203     更新时间:2007/7/5  文章录入:henansc

 

耿安辉,1960年生于河南省辉县。198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曾任河南新乡市美协副主席、新乡书画院副院长。现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工作。1989年作品《正月里》获大陆、台湾、香港三地举办的“当代水墨新人奖”佳作奖。1990年作品《暮》被中央美术学院留校收藏。1992年《幽谷溪声》等四幅作品和徐恩存的评论文章“乡土艺术的理想化”在香港《收藏天地》发表。1993年作品《开山筑路》获文化部“93群星大展”优秀奖。应邀在北京参与巨幅百米长卷《中华魂》的创作。1994年应北京市政府邀请,在北京协同侯德昌先生完成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单独为东大厅休息厅创作《大河长歌》。1995年在北京玉泉山为中南海创作巨幅国画《山永寿 松长青》(合作)、《山高水长》。参加在中国画研究举办的“当代山水画名家邀请展。”参加河南省书画院“河南山水画家提名展”。1996年和侯德昌先生一起为北京市政府创作《长城》、《高松图》。 1998年应中央军委办公厅之邀与侯德昌先生一起为“八一”大楼创作巨幅国画《长城雄关》,被收录《八一大楼书画珍藏集》。河南省美术出版社出版《耿安辉画集》。为中南海创作《太行之秋》。1999年作品《秋染太行》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写生、画语录入编《当代山水画家画稿》。为中央军委大楼创作《迎客松》(合作)2000年为中南海创作《铁壁太行》。5月在郑州举办“侯德昌、窦宪敏、耿安辉画展”。2001年为北京京丰美术馆创作《太行画卷》。在郑州筹划举办了秦岭云、卢光照、侯德昌“乡情画展”。2003年编著《侯德昌书画》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为河南省委创作巨幅国画《太行之秋》、《太行朝辉》。为河南省政府贵宾室创作《秋染霜林》。2005年作品《岭上秋色》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展”。编辑《秦岭云写生集》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广州市文史研究馆承办的“侯德昌耿安辉师生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展出作品80余幅。是当前极具潜力的实力派画家。

 

   

浩 然 之 气 在 胸 中
 
——耿安辉的山水画
徐恩存
 
中国山水画,向来有南北宗之说,无非是因地域不同产生了空间的差异,进而形成不同语境与不同心态,由此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审美取向和绘画风格。地域不同,导致画家对不同的对象,引发出不同的感受,使作品呈现不尽相同的形式、语言手法,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青年画家耿安辉以山水画著称,其创作主题直指太行山,而且多年来夭志不渝,始终未离开过太行山主题,因为,太行山在画家的心中已经超越了物质时空的存在,成为文化符号升华在精神空间。作为文化符号的太行山,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深深的置根在人们心中。
太行山所体现的浩然正气令世人为之动容。我们在青年画家耿安辉的山水画中看到的正是这样令人惊动的太行山精神。生长在太行山区的耿安辉,他的生命和艺术是伴随着太行山成长起来,他的作品及主题也几乎出未脱离太行山,而且,随着思考的成熟,他笔下的山水创作及其太行山主题也日益深化,这已成为耿安辉山水作品的突出特点。在艺术之旅上,他曾受过诸多名家的教诲,对他艺术的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早期曾就学于著名山水画家贾又福教授,后又跟随侯德昌教授完成了许多山水画创作,同时,也曾受到前辈画家张仃先生的指教,得以使耿安辉的作品愈加精进,循着一条符合艺术本质和艺术规律的道路发展。
耿安辉的山水作品,给人最突出的感觉是——气势凛然、生动清新。这与他长年积累和执着的创作信念有关。
多年来,耿安辉始终坚持在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和激情,始终坚持在作品中表现现实生活气息,因此,他的作品一方面不脱离大自然的启迪和赐于,一方面不脱离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的情感表达。并进而形成了他新颖、清隽、朴素与平实的艺术风格,表现的是新的气息、新的境界、新的感情、新的情怀。
从作品来看,耿安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自我理解和自我创造的特点,他已经从早期的受贾又福、侯德昌、张仃等的影响中脱颖而来,把师辈们的经验与技法化入自己的作品中而不露痕迹,在这一前提下,画家激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焕发了想像力与创造力,艺术空间被释放出来,得到了扩张。在协助侯德昌教授完成人民大会堂会客厅的《幽燕金秋图》中,耿安辉不单在形式、技法的把握上获得了长进,也在艺术理念与艺术精神上获得了空前提高,与此同时,他明确了自己的艺术目标和艺术追求。
在艺术上,耿字辉是脚踏实地,不论有无创作任务,他都经常性地走进太行山,去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纯真气息,以速写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激动和发现,这一切,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近期的作品中,愈发见出耿安辉山水作品从有法到无法的变化。中国画创造的特点是:在规范中见个性,在传承中见变化,在有序中见创造。耿安辉正是牢牢把握住了这些基本特质,进行了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这与他长年积累和执着的创作信念有关。
在他的新作中,我们看到,一是显示出一种书守恒性的功力,山石的勾勒,用笔用线,极富韵致,一波三折,节奏、韵律等都在形式意味之中,且吸收折带皴的因素入画,使山石呈几何形的交错,用以产生多样性与丰富性的形式、内蕴之宫,使作品力邂了传统程式章法的重复和苍白,而呈现为一种源于造化,源于生活的盎然生机,体验出“新中国画”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取向。三是以曲折、奇崛、跌宕的山崖走向去结构作品的总体走势,再加上黑白对比,虚实变化,浓淡互渗与干湿并用的手法,使作品体量浑然,气势逼人,氤氲深邃,空灵清新,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可以看到,耿安辉在构思上苦心经营,在山石、山脉与丛林、村落的布局中都给以巧妙的安排,取势的确定,决定了画面整体的造势,再根据造势的需要,选择笔墨方式和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耿安辉以线为骨,辅点线的多次叠加与墨色的积累,需要之处,以水衡之,造成幻化无定的层次,使画面深幽莫测,然而,不论何种变化与何种技巧运用,都因了结构内在支持,使作品都能服从整体需要而表达出特定的题旨意义。
作为当代画家,耿安辉自觉地认识到画家的当代角色与身份,出于这种自觉,耿安辉立足于当代文化语境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审美意识的更新,唤醒山水画艺术中的历史精神,去追求一种当代性的动态感和自然意识,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一种把握世界的形式,笔墨方式。以自己的作品,创造具有现代意义的美感,从民族文化和大自然中对找精神力量,达到一种理想追求,因此,他不倦的求索,以具有生命活力的山水意象及传达的太行山精神,表达出特定的文化魅力,传达一种对世界,对自然的重新认识,完成对新山水美学境界的营造。
新的收获,必定带来新的艺术高度,耿安辉的艺术正展示出广阔的前景。

    

 

 

 

 

 

联 系 电 话:0373-4496488(传真) 13598630895   13569405974

  联   系   人:傅先生  秦女士

 

  • 上一篇文章: 《华夏精英》第46期——本期关注 卢甲举

  • 下一篇文章: 《华夏精英》第48期——本期关注 罗 杨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