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胡善餘《傣女紡織》    3星级
胡善餘《傣女紡織》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103     更新时间:2012/6/29  文章录入:henansc

胡善餘(1909~1993) 傣女紡織
  布面 油畫 81×65cm
  展覽:“胡善余先生從藝六十年油畫作品回顧展”,上海,1992年。
  出版:《胡善余畫集》圖58,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3年。
  說明:1.本拍品得自藝術家家屬。
      2 . 附藝術家家屬簽名保證書。

  1983年7月,受雲南美術家協會邀請,浙江美術學院與中國美術家協會雲南分會在雲南昆明聯合舉辦了《胡善餘油畫展覽》,父親赴雲南。從7月至10月下旬,歷時三個多月。
  舉辦個人畫展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從挑選參展作品(要從幾十年的的作品中挑選不同時期能代表自己風格、表現比較完美的作品)開始,配置畫框(因當地展覽館一般都只有玻璃鏡框,對油畫來說效果不是很好,父親就盡量配一部分自己的畫框,除了不停地比試,挑選合適的尺寸以外,畫框的顏色還需要修改使之與畫面協調,起到襯托或錦上添花之效果),到編寫目錄(一幅幅畫量尺寸,回憶創作年代,取名,材料),直到裝箱托運等等,一系列準備工作,樣樣都得事必躬親,既化精力又勞體力,經常忙到半夜一、二點鐘,非常之累。
  因當時覺得雲南是西南邊遠地區,父親這次出遠門時間可能比較長,畢竟已經是74歲高齡的老人了,媽媽不放心,也陪著一起去了。
  在雲南,應雲南美術家協會盛情邀請,舉辦了一期美術培訓班。因浙江美術學院蜚聲海外,又是老教授講課,學員報名踴躍,最後挑選了40多名學員參加學習。父親除了在昆明給學員講授美術知識外,還帶學員赴個舊、金平、勐拉等地一邊教學一邊寫生。父親帶學員到了中越邊境偏僻的少數民族村寨,因當地的少數民族形象質樸、小姑娘天生麗質,極大地激發了父親的創作熱情。他在那段時間裡畫了不少各民族的姑娘和小伙子,並且完成了多幅自己感到非賞滿意的作品。
  雲南之行,是一段非常辛苦的歷程。在勐拉畫畫時,父親給我們的一封信中描述當時的情景,辛苦程度可見一斑。他在信中寫道:“每天早出,中午學員回招待所吃飯,就囑他們帶碗飯給我,冷飯涼菜,自然少食。加之天熱,汗衫幾乎整天濕著。入這村子每天還要提心弔膽過一條索橋,過橋時不獨搖擺不定,還有三三兩兩腳踏竹條都已脫爛,更使人心驚。學員開始打算每天背我過水而去(水不深),但我說:用不著,我有過過灌縣索橋的經驗,開始有點怕,幾天後就可背著畫箱安然而過了。不過這是四十年前的事。”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每天背著畫箱,畫具,踩著搖擺不定、都已爛脫竹條的索橋過河,為了去追求他熱愛的事業,這是個何等驚駭的場面!
  父親非常珍惜這次西南邊區之行,儘管每天要忍受著一整天的汗衫濕透;儘管中飯只能吃些學員吃完飯後帶給他的些許冷飯涼菜;儘管每天入少數民族村寨要顫顫抖抖的過搖擺不定,且腳踏竹條都已爛脫,冒著隨時可能跌入河中的危險;儘管經濟條件窘迫,住十元一天的招待所都覺得太貴,全國糧票用完,差點斷炊;儘管媽媽不慎跌傷,父親懷著無比牽掛的心情,獨自前往中越邊境畫畫。父親為了他熱愛的事業,擺脫外界所有干擾,克服環境所有的困難,全身心地投入他摯愛的繪畫藝術中去,如痴如狂,如入無人之地 ,是常人所不可思議的!
  我們在杭州每天提心弔膽。當年交流信息沒有現在方便、順暢,父親出門,一般都有默鍥,大約一個星期寫封信,告知近況,他知道我們會牽掛,所以會很準時寫信,哪怕寥寥數言。在雲南有一次竟然20多天沒有收到父親的信,電話也沒法打,不知他們到了哪裡,急得我們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竟寫信去雲南美協,詢問當時的秘書長陳蜀堯同志。後來才知道,因父親他們到的地方太偏僻,通信速度太慢之故。當時那個急啊,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文革結束後,家住上海的曾先生回湖南衡陽省親,家裡的老宅早已物是人非。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祖上留下的幾張油畫還在,舊物生情,好似冥冥中注定的緣分。
  曾家本不是地道的上海人,原是祖上從湖南衡陽遷徙來的,從曾先生這一輩往上數,其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一方名士——曾熙。1915年,五十五歲的曾熙應李瑞清之邀,由湖南橐筆滬上,鬻書畫為生。居滬後,上海學子紛紛投入門下,其中就有一位日後聲名顯赫的弟子張大千。張大千的另二位老師李瑞清、李瑞奇在蘇州建有住宅,並收有學生,所以他們經常來往於滬蘇之間,與蘇州書畫家、收藏家吳子深、吳待秋、趙子雲、吳湖帆等交往密切。蘇州美專成立,便牽出了下文中提到的曾家的一樁舊事。

顏文樑(1893~1988) 月夜
  布面 油畫 40×61cm
  說明:1.本拍品得自曾熙後人。
     2 .顏文樑曾應約作畫饋贈曾熙,因曾熙在顏文樑留法回國前就已去世,為履行與曾老之約定,特作此畫補贈曾熙家人。

  來滬前,曾熙就是湖南教育界的領袖,曾擔任湖南教育會長,先後受聘為石鼓、漢壽、龍池等書院講席。創辦湖南南路優級師範學堂,並任湖南高等學堂(今湖南大學校)監督。曾熙寓滬的最後十五年,正是國內人文藝術風起雲湧的時期。蘇州美專成立伊始,創設尤艱,曾熙雖時過耳順之年,仍為美專之事奔走呼號,往來於滬蘇兩地,不辭勞苦。當時,顏文樑大概三十歲,正為美專的成立殫精竭慮,能得先生襄助,內心十分感佩,便允諾為先生畫一幅畫,以表謝忱。1928年顏文樑去法國考察並留學,1931年回國,誰知“因緣聚散殊難料,畫情未盡人已枯”,奈何先生走早了一年,叫人不勝感嘆。於是顏文樑便催筆畫下這張《月夜》轉贈給先生的後人。新畫表舊情,筆重情濃,就更顯得這張畫的彌足珍貴了。

 

  • 上一篇文章: 林风眠《抚猫仕女》

  • 下一篇文章: 吳冠中《江南抹盡舊畫圖》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